可奧爾格的終極目標固然是“絕對真理”,但是……實驗本身的目標,卻是“創造能夠理解絕對真理的理性怪物”。
從這一點來說,夏吾確實不那么成功。
他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歸因有誤差——由于認知偏差,他沒有察覺到自己內在的動因并非是“理性思考”。
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另說,既然意識到了,夏吾倒不至于不承認。
認知到錯誤并且能夠改正,也是理性的標志。
再者……
很明顯,這個錯誤要怪到奧爾格·劉頭上。
奧爾格的計劃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掌握“絕對真理”,不一定需要絕對理性的怪物。
他的實驗,很明顯的實現了他的終極目標,只不過實驗本身的目標沒有實現——而正是因為奧爾格自身的認知偏差,他無法認同夏吾所掌握的絕對真理。
——從這一點來看,老混蛋還真是有幾分可悲啊……
夏吾心中雖然閃過了這樣的念頭,但非但不覺得悲傷,反而有一絲淡淡的喜悅。
他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就著這一絲喜悅放他三五十個魔法。
只是,轉念一想……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么夏吾本質上或許和其他的實驗體們沒有太大的區別。
就好像神父說得,夏吾其實并非是憑借自己本來的意愿行動的——他過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那些實驗體們,為了“違抗奧爾格·劉”,或者“為了讓奧爾格·劉不知道是什么的計劃失敗”,所以拒絕逃離,寧可留在原地剛斗犬。這當然不能說是“理性”。
但夏吾從空間站逃離,僅僅是因為“劇情需要從空間站逃離”,否則故事就無法展開……
或許是這樣……
夏吾也不敢肯定。在發現自己身上存在凡人一樣的“歸因偏差”之后,夏吾甚至都不敢確定,自己在落入大海時高喊“freedom”的心情……是否是發自真心的?
通俗點說,夏吾知道了一件自己不愿意承認的事情,所以“自閉”了。
“通常情況下,主角陷入自閉,然后從自閉之中走出,就是‘英雄的復活’,是最終的試煉。”夏吾沉吟:“我需要接受或者改變這操蛋的現狀?和什么達成和解?”
這多半就是英雄故事最重要的環節了。
夏吾甚至可以確定,之前的劇情之中,就隱藏著“走出自閉”的線索。
諸位一定懂得的吧,就是那種……電影或動畫放到戰斗的**處,然后畫面閃回,突然播放主角的指導者說過的什么話,然后主角就突然領悟了某種武學至理兼生活哲理,一套連招帶走了反派。
差不多就是這樣。
夏吾幾乎可以肯定,這段劇情會發生在神父跟他說過的那些話上。
雖然這不是“情不自禁”的想起,不能算完成劇情。
但是,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
可當夏吾嘗試“去想要什么東西”的時候……
一個莫名其妙的死循環。
夏吾已經掌握了這個世界的絕對真理,沒有什么比這個更偉大的了。因此,他無法貪婪也無法嫉妒。
在亞伯拉罕一神教鬼畜的核心神學理念中,“忌邪的神”扭曲的愛著整個塵世,愛著每一個人,所以很容易病嬌——這個才是“嫉妒”。
夏吾掌握著絕對的真理。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推動“劇情”。
“搞了半天,我特么是個終極工具人嗎?”
小說旁白大概是提到過的,他“對‘世界’的認知缺少了一塊,而且還是對‘自己’很重要的那一塊”。夏吾只是沒想到,這一塊居然還包括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