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亞大陸地區,有這么一個習俗,就是“燒”東西給已經死去的親友。
這種習俗是殉葬風俗的演變。在原始的階段……或許遠在人類還沒有走出非洲的時候,這種事情就已經存在了吧。
在一個人死后,將一個人所喜愛的東西與這個人的尸體放在一起,仿佛他在死后仍舊可以使用這些東西。
從埃及到東亞再到北美,這種古老的習俗隨處可見。
而在各個地方,它也就有了不同的發展。
在東亞,大約是六朝的時候吧,人們開始使用紙制成的“虛假的器物”來代替真正的陪葬品,用于祭奠亡者。
而在長期的流變之中,這個習俗進一步演化,變成了“燒紙”。
而在后續的民間傳聞之中,這個習俗甚至出現了作為支持論據的民間傳說,說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有一兄長名為蔡莫,因眼紅弟弟因造紙術名利雙收而學習造紙,但手藝沒有學精就背著弟弟自己造起紙來,造出的紙又黑又粗,無人來買,堆積滿屋。蔡莫的嫂子深感內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氣之下,就在妻子靈前燒起紙來,燒著燒著聽見妻子在棺材里喊:“開門,開開門!’人們打開棺蓋,蔡莫妻子坐了起來,嘴里還叨咕說:“陽間有錢通四海,陰間用紙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還肯放我回來。”后來逢人便說,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閻王殿,閻王讓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燒了紙,送了錢,小鬼們就爭搶起來,他們拿到了錢,就把我從地獄中放回來了。這樣,蔡莫造的紙能在陰間當錢使的消息很快傳開,原來堆積如山的紙就被搶購一空。
不過仔細思考一下,就連小孩子都會覺得這個故事荒誕不經。蔡倫在加位尚方令、掌管制造機構之前,就已經是“中常侍”了。中常侍乃是皇帝的寵臣,漢末三國時期,霍亂朝綱,逼得大將軍何進召天下諸侯清君側的“十常侍”,名義上的官職便是“中常侍”。
而蔡倫在獻紙之后,更是得寵,被封龍庭侯。
飛將軍李廣奮斗了一輩子,可也沒撈到封侯的待遇。
這么一位位高權重人物,很難相信他看得上販賣紙張的利潤。
另外,燒紙的習俗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六朝時期。
東漢人是不會燒紙錢的。
任何習俗,都有可能在流變的過程當中,突變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內容。甚至它會講述一個自成邏輯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為何。
這個習俗后續自然還會演變成更多的講究。
比如說,有些人在親人忌日,或是清明、中元節的時候無法上墳,那應該怎么辦?
答案是,就找個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上畫個圈【有些地方的習俗還包括了“畫十字”之類的,這原本也不是特別嚴謹的設定】,然后在那里面燒紙錢。
在東亞傳統的世界觀中,“道路”本身就具有“流動”的象征。
這種象征可以將燒掉的值錢帶給自己的親人。
而馬歇爾·李就是借助了這么一個文化現象,構建了一個通訊魔法。
通過道路的“流動”,使得信息從“此岸”流向“彼岸”。
于是,他那沒有信號的手機上,出現了一行字。
馬歇爾一遍嚼著干糧,一邊點頭:“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這個時候,赫爾奇從另一個隔間里探出腦袋:“有消息了?還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