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則指一個生物所表現出的特征。
基因型決定表型,但是基因型不等于表型。能夠決定“表型”,還有“外部環境”,讓某些特定基因片段生效的“觸發器”【以隱性遺傳病為代表】,以及一點點“概率”。
這些東西加在一塊,才等于“表型”。
“高智力”是一個“表型”沒錯,但是“智力”是一個具有眾多評價維度的東西,不僅僅由基因決定,能影響這一表型的因素非常多。在地球上,智力高絕者的子女,也未必能有多么聰明。
實際上,在數十萬年前的某個歷史時期,“智人”這個族群,就只剩下一個不滿千人的部落。現代社會的百億智人,都是這個部落智人的后裔。
一個南非原住民的后裔,與一個美洲原住民后裔之間的基因差距,甚至都比不上一個黑猩猩族群內部兩只無血緣猩猩。
人類的血統太過相似了,以至于從基因學的角度,根本分不出亞種。比人類基因更為接近的,或許就只有少量瀕臨滅絕的有袋類物種了——這些物種種群太過稀少,以至于接近實驗室的近交系。對于它們來說,“癌癥”或許是一種傳染病。【因為血緣太過接近,所以對他者的癌細胞也不會產生免疫】
而過去幾百年里人類一直想要給人類劃分亞種,只不過是……人類大腦天然對自身族群的性狀更為敏感。
你覺得一個人智力高絕,或許只是你的錯覺——人家只是種族值正常浮動而已。
嘎嘎德看上去更為痛苦了:“是啊。決定你們人類智力的基因,或許是一次性,或者少數幾次變異就到位了的。族群的智能是不會緩步提升的……”他意興闌珊的將書一拋:“可若是如此,為什么要讓我們建立文明了?又為什么要讓我知道這些智慧生物才能知道的東西?”
亞智慧生物的智力有限,如果沒有外來者的話,他們自己發展,永遠也不可能點出“腦內芯片”、“腦機接口”的科技,解除自身桎梏,無限的提升自己的智力。亞智慧生物最好的結局,也就發展出人類所謂的“近代文明”。
亞智慧生物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離開母星的。
圣逐也因此并不認可亞智慧生物的完整人權。
“歸根結底,還是‘文明’這玩意對智慧的要求太低了。”夏吾聳聳肩:“我是真心覺得,大部分人類都不如你的。”
嘎嘎德雖然不可能成為頂尖的學者,但是也要強過人類大部分個體了——普拉文人平均值確實遠低于地球人,但嘎嘎德卻是普拉文人當中智力最高的個體之一,超過地球的平均值還是可以的。
“文明”這玩意的基石,是“共同想象”這個能力。
即,“不同的個體去相信同樣的一個想象之物”的能力。
具有這個能力,就有資格具有“文明”。
但這并不是智慧高就一定會有的能力。
比如說人科的尼安德特人,絕對腦容量與相對腦容量都略高于智人,但是他們就沒有。
反過來說,這也不等于說智慧高就一定沒有。
所有亞智慧生物都愿意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