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姆的祭臺,須彌山。
太一牽著百合子的肉身與靈魂,一步步來到了山頂。
未及山頂,太一便遙遙看到了一座神像。
自從第一次聽到神的聲音,他就知道了一件事不能直視神。
于是他立刻低下了頭,并囑咐百合子的靈魂跟著低下頭,這才繼續往山頂而去。
太一不敢直視神,不過在低頭前注意到了神像的輪廓。
那神像竟是人形的,并不想象中不可名狀的模樣。
太一并不覺得奇怪,倒覺得反倒是這樣才對。
他第一次見到神的時候,神就告訴過他,他只能用自己的認知來理解神。
或者換句話說,他看到的是他想象中的神的樣子。
也因此,從前神在他眼前的形象,一直是百合子的模樣,當然,其實也是他自己的模樣。
既是如此,神明的雕像,當然也可以是人的模樣。
就這樣,太一來到了山的最頂端,來到了神像的跟前。
他帶著百合子的靈體雙膝跪地,朝神明不斷地叩拜。
此刻他化作了最虔誠的信徒,千山萬水走到這里,只為求神明的垂憐。
“我所敬愛的神,弟子來了,弟子總算來到了你的面前。”
太一的語氣十分虔誠,“請你賜予我力量,請你準許我開啟儀式,正式為你接生。”
過了一會兒,太一聽見神的聲音從頭頂傳來。
那聲音如千鈞重,直壓得他的頭更加狠狠地往下垂了去。
“不急。還差一樣東西。”
神明開口道,“我要的那樣東西,你帶來了嗎”
“我帶來了。”太一道,“尋覓了近百年,我總算找到了它,并將之帶到了你的身邊。”
“你做得很好。”神明開口道,“那么把它打開吧。你身上應該還有一部分玄力。我需要你按照我的指示做一個儀式,并利用這場儀式,將那個東西的力量傳進海里。”
太一恭敬地問道“我所敬愛的神,你莫非是想讓我填海”
“精誠所至,精衛尚敢填海。讓我來看看你的決心吧。我的弟子,這是你成仙路上的最后一個考驗。”
聽罷神明的話,太一半跪在地上,毫不在意地拿出一把小刀,在自己的手臂上畫了個五芒星。
血水很快順著傷口將五芒星的痕跡填滿,緊接著跌落至地面,再被太一用手指繪出了奇怪的符號。
做完這些準備之后,太一手起刀落,竟又捅了自己一刀。
不過這次他拿刀捅開的,是自己的腹部。
在腹部剖開一個傷口之后,他伸出五指直接探了進去,緊接從那里面取出一個小巧的木盒。
羌姆的祭臺畢竟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太一自己的靈魂尚不能跟著進來。
他不能保證他能把這東西帶進來,于是事先切開了自己的腹部,將它藏了進去,
直到現在才再取出來。
他妥善地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這個木盒,就與保護百合子肉身的方式一樣。
木盒里裝的東西叫息壤。
關于息壤,淮南子山海經等古籍里均有類似的記載“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息土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
簡單來說,息壤這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大禹曾用它來治洪水,女媧也曾用其來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