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間,兩年過去。
中都大興府仍舊是一片繁華盛景,雕車競駐,駿馬爭馳,好不熱鬧。而一條長街盡頭,今日圍攏了一群人,擠擠挨挨湊成一堆來,喧嚷的喝采之聲不絕于耳。
而這圍觀的人群中間,正插著一面繡著“比武招親”四個大字的錦旗,迎風招展的繡旗之下正有兩人打得熱鬧,一個是紅衣少女,而另一個是長大漢子。
旗桿之下的那少女舉手投足皆有法度,顯然武功不弱,又正值十七八歲的大好年紀,玉立亭亭,明眸皓齒,容顏娟好。圍觀眾人的目光在她身上流連,一時看得呆了,竟也忘了喝彩。
此時的人們都不曾注意到,就在這時臺下正有一個月白衣衫的女郎亦在駐足旁觀,她蒙著面紗,只露一雙柔和的眸向那面錦旗下看去。她手上動作亦不停休,此時的她屈起指節,在腰間那長鞭上敲敲點點,又不緊不慢地倒數起來。
“三。”
紅衣少女賣個破綻,上盤露空。那大漢見此情形,登時喜上眉梢,雙拳呼地打出,直取對方肩頭。
“二。”
那少女不慌不忙,只是身形略偏,便立刻閃躲開來,左臂橫掃,蓬地一聲,正中那大漢肩背之上。
“一。”
大漢一時之間收足不住,向前直跌出去,跌得灰頭土臉,爬起身來,滿臉羞慚,擠入人叢中去,灰溜溜地走了。
穆念慈的功夫還不賴嘛。
藺湘蘭收回了手去,在心底暗暗地想。若不是今日在此撞見楊鐵心帶著穆念慈比武招親,她都快忘了,這小姑娘亦是得到過洪七公真傳,有幾分武學功底在身的。
藺湘蘭抬眼看向此時意氣風發的穆念慈,眼里盡是溫和的笑。
如今時隔兩年,她兜兜轉轉,到底又回到這中都大興府,為的就是這場比武招親。畢竟,按理來說,楊康會在這時候再出場來,她倒是要看看,這一次有她從旁干涉,這孩子是否還會拜江湖之中那些陰狠之人為師,走上歧路。
而除此之外,這也是個和完顏洪烈重逢的好機會。希望那一句“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給他的印象夠深刻。
此時圍觀眾人見穆念慈連勝幾場,人叢之中雖然有一些混不吝的登徒子貧嘴調笑,卻同樣也沒人敢下場動手。而就在這時,忽聽得鸞鈴響動,數十名健仆擁著一個少年公子馳馬而來。
那公子見了“比武招親”的錦旗,向穆念慈打量了幾眼,微微一笑,下馬走進人叢,問道“比武招親的可是這位姑娘么”
穆念慈紅了臉,轉開目光,并不答話。倒是人群中的藺湘蘭神色復雜,一時又激動,又失望,她蹙了蹙眉頭,向那小公子看了過去。
這家伙果然是楊康。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出自王維息夫人,雜曲歌辭蔟拍相府蓮亦有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