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深衣
其實還有直裾,但是作者個人更喜歡曲裾,秦漢女子應該也沒穿直裾的摸下巴
其實襦裙,指上襦下裙的那種女裝樣式在戰國時就出現過,但是當時比較流行深衣,而且我感覺襦裙可能更適合少女或者活潑一點的國設,意思是還是曲裾好
曲裾是華夏衣冠深衣的一種,秦漢時期常見服飾。
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以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
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
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須露于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文中描述應該不會這么規規矩矩的,就像是秦漢流行服飾中加了點非主流
關于嬴政叫什么的問題,算是題外話吧不愛看直接跳過,對觀看小說正文沒影響。
其實作者本人非常不喜歡趙政這個稱呼,文里也不會出現趙政這種稱呼,不過大眾主流確實是說秦始皇嬴姓趙氏,不管在哪里,史同亦或者其他網上一搜出來的全是趙政,但我比較非主流啊,我覺得嬴政是嬴姓秦氏,又稱秦政。
想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想,愿意看我碎碎念的和我搜集的各種零碎資料的,請看vcr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則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嬴姓趙氏,據史記記載,秦趙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為嬴姓,其后分封以國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這個是最大眾的說法,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上的,但我覺得這句也挺怪的。
請注意這個以國為氏,實際上秦國立國分兩個階段,分出去的時候不是立刻就快進到國家的階段的。
眾所周知古人姓氏來源規則,除了被賜姓,一般和工作啊地名、封地什么的有關。
而以國為氏,舉個例子,鄭莊公鄭莊公自稱是鄭寤生,而不是姬寤生,這就是不稱氏稱國。
以國為氏原則上僅限于國君,而宗室、朝臣、國民,是不可以以國為氏,除非國破家亡。國人無氏,國亡之后,以國為氏,表示出身。
從起源看,周公東征到周穆王繼位期間,秦人的社會地位又再次下降,整個氏族淪為周人的奴隸因為商秦同源,周滅了商,這個就不多說了,只是到了周穆王討伐徐國的叛亂后,秦人的氏族部落首領之一的造父才成為周人的一位低級官員。史記秦本紀云“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