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人人皆知,太平公主最得武皇歡心。在武皇盛怒之時,唯有太平公主稚聲稚氣的勸慰,能夠澆熄武皇心中的怒火。
如今,武皇愈發喜歡將李令月帶在身邊。
待在武皇身邊的時間多了,李令月自然也會撞見武皇訓子的情形。
某次,武皇再度與太子李弘結束了一場爭吵,她望著李弘離去的背影,目光中閃過一絲森冷之光。
她的心中,再一次浮現出了“廢太子”的想法。
隨著權柄漸漸被武皇掌握于手,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要一個處處跟自己唱反調的繼承人。
之所以暫時沒有動李弘,一是為了穩住朝中心向李唐的大臣,二是她還沒有考慮好,廢了李弘,她該立何人為儲。
李弘雖然讓武皇堵心,可她另外的幾個兒子,也讓她不甚滿意。
若廢了李弘,再抬起來一個處處與她作對的,倒不如暫且讓李弘在太子之位上待著的好。
心思在幾個兒子身上轉了一圈,武皇又開始思考起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說的話。
“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1”
在武皇登基之后,被武皇提拔的侄子們同樣生出了勃勃野心。
毋庸置疑,與兒子相比,只能仰仗武皇的侄子,更能與武皇一條心。
只是,武皇心知,侄子們的才干還不如她的兒子。她想要彈壓朝中反對她的聲音,都如此吃力,武承嗣與武三思,難道能做得比她更好
這時,一旁小女兒的聲音打斷了武皇的沉思。
時年八歲的李令月抬起頭,睜著黑白分明的雙眸對武皇道“阿娘,既然您對兄長不滿,您看我如何”
武皇聞言,一雙丹鳳眼凌厲地掃向了李令月。
那是李令月第一次真正被武皇看在眼中,不是作為寵愛的小女兒,而是作為一名子嗣。
面對武皇審視的目光,她的兒子們總是戰戰兢兢,她的小女兒卻凜然不懼“既然女子也可稱帝,那為何我不可”
武皇絳唇微抿,似笑非笑道“你只看到了朕為帝的風光,又何曾看到朕遇到的重重阻礙”
李令月卻道“我是阿娘的女兒,阿娘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武皇看著眼前幼女瑩潤如玉的小臉,與她堅定的眼神,恍惚間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那時的她,比李令月更想出人頭地。
“你讓朕想想。”
李令月點了點頭“好,我給阿娘時間,阿娘莫要讓我等太久。”
武皇看著李令月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繼承人方面,武皇曾考慮過她的兒子,考慮過她的侄子,卻唯獨不曾考慮過她的小女兒。
與政見不合的兒子們相比,與隔了一層的侄子們相比,李令月與武皇的關系更為更為親密。
令月雖年幼,但聰穎非常。她既有運道,又有野心。既如此,給她一個機會又何妨
一旬之后,一個對李令月推崇備至的小宮女,被武皇送到了李令月身邊。
李令月為她賜名“明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