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公子非有大才,他是信的,可他一個小孩子,能有什么大才呢
“別妄自菲薄啊。你日后的成就,未必會低于韓非。”李令月意味深長地看了小張良一眼“若是秦王要用你們,你可愿為秦王所用”
小張良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秦王對韓國虎視眈眈,他不愿為這樣的君王效力。
但李令月像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似的,以手抵住了他的唇“先好好想想,再回答這個問題吧。你要明白,你到了秦國朝堂上,可不僅僅是為秦王效力的,你也可以影響秦王的決斷。”
影響秦王的決斷么
小張良果然陷入了深思中。若是他和公子非能夠影響秦王的決斷,他們能不能勸說秦王放過韓國他和公子非可以為秦王效力,以此來報答秦王。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他和公子非必須得先得到秦王的倚重才行,萬萬不能觸怒秦王。
若是能夠哄得秦王放他和公子非歸韓,那就更好了。
想法變了,小張良對待李令月和姚賈等人的態度自然也變了。
他對李令月等人不再那么抵觸,反而開始主動向李令月與姚賈打探秦國的情況。
姚賈在他稚嫩的小臉上看到躍躍欲試的神色,終于不得不承認,這張良小童的確有些不同尋常。
他年齡尚小,便這般聰慧,若是不夭折,待長大之后,必會做出一番成就。
不過,更厲害的還是李令月,三言兩語,就能化解小張良對秦國的敵意。
之前,姚賈在看到小張良對秦國有多么抵觸時,還一度擔心小張良會不會因為惹惱秦王而丟了小命。要知道,他們的王上,可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啊。
眼下,姚賈倒是不用擔心小張良了。就是不知道,李令月準備怎么勸服韓非。
身為韓國公子,韓非對自己被迫入秦一事,也表現得頗為抗拒。如此一來,他要如何為秦王所用呢
李令月聽了姚賈的話之后,擺了擺手“我勸說一個小張良已經夠累的了,為何還要去面對韓非那張臭臉不去不去,讓秦王自己想辦法吧”
與“買一贈一”的張良不同,韓非可是嬴政自己惦記的人才,當然該由嬴政親自來解決。
不過,李令月覺得,他們用不著為這事而擔心,“想通了”的小張良,會主動去做韓非的思想工作的。
現在的六國之人都還以為嬴政攻打其余國家是為了要地呢,又有誰能夠想到,嬴政已經
下定了決心,要將山東六國囫圇個兒地吃下去呢
只要韓非與小張良存了“存韓”的心思,就會主動跳進嬴政的碗里去。
至于日后,他們發現了嬴政的“真面目”韓非會如何選尚且不知,但張良卻不是個不顧時局,不顧黔首之人。
只要張良看明白,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是經歷了春秋戰國數百年戰亂的天下蒼生的共同愿望,在嬴政的治下,黔首們的日子能夠過得比戰亂時安穩富足,張良便會轉變態度。
正如原本的歷史中,楚漢相持之時,劉邦一度欲復立六國之后,身為故韓之后的張良卻勸阻了劉邦。
總之往后的事,往后再說罷。
韓非本以為,自己被秦人強行要了過來,這一路上,秦人一定會輪番出馬,勸說自己為秦王效力。
誰知,秦人只是拘著他,不許他隨意活動,秦軍將領與那姚賈都未曾來勸說他,這也讓韓非提早準備好的一番拒絕之語沒了用武之地。
過得幾日,小張良來看韓非,并未韓非帶來了一些新鮮的吃食與韓非不同,這一路上,小張良還能自由活動。
在路過前頭那個村子時,小張良便在村子里買了些果子與點心。
小張良仔細地將那果子擦了擦,而后遞給韓非“公子,吃一些吧。良聽說你近些日子食欲不振,可是因為吃不慣干糧”
韓非搖了搖頭,苦笑道“不,不必喚我公子。我一個階下囚算、算哪門子公子”
他說話一著急,便容易口吃,與他交談有些累人。因此,盡管他有滿腹才華,在韓王室中卻十分不受人待見。
張良卻半點兒不嫌棄,耐心地聽他說著話。
他的態度,稍許撫平了韓非急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