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尋常人而言,小米和黃米可直接作為果腹之食,拿來和面似乎并無必要。后世的面條,是將小麥磨成面粉,而后以面粉制作面條。
根據李令月的觀察,時人對小麥的食用方式還相當粗糙。底層的黔首們得了麥子,直接將其制成麥飯來果腹,上層貴族們則不大樂意食用這些容易讓人消化不良的東西。
穿越大半年,無論是在尋常食肆之中,還是在薊城王宮,臨淄王宮中,李令月都未曾看見有人吃面條。
那么,嬴政到底見沒見過面條呢早期的面條又是用來做什么的
“自然見過。”嬴政反問李令月“你為何會將祭祀所用之物作為朝食”
啊這
原來古早的面條,是拿來祭祀用的嗎
難怪那么早就有面條存在了,人們真正開始將面條作為食用之物的記載,卻是在漢代之后。
“陛下不妨嘗嘗,這碗面條,與用粟米做的面條有何不同。”
嬴政“”
說得好像他吃過用粟米制成的面條似的。
但李令月都將熱騰騰的面條推到他面前了,且這面條看著賣相不錯,嬴政自然不會推辭。
他試著嘗了一口,細品了半晌,也沒品出原材料來,索性直接問道“這究竟是以何物制作而成的”
“這面條的原材料是麥。”李令月道“將麥磨成面粉,便可將面粉制成面條、包子、饅頭等物。”
想起秦始皇富有四海,卻很可能沒吃過這些后世再尋常不過的東西,李令月便不由朝著嬴政投去了一個憐愛的眼神。
“待陛下回宮的時候,我命人給陛下做一些包子、饅頭和掛面,讓陛下帶回宮中吃吧。”
嬴政并沒有注意到李令月的眼神。此時的他,正驚訝于麥也能制成這般精細的吃食。
他曾嘗過麥飯,麥飯有多難以下咽,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不過,自從與李令月見面以來,嬴政的許多觀念和認知不斷地被顛覆、刷新,他已經習慣了。
對于李令月的話,嬴政并不懷疑。他只驚詫了一小會兒,便開始在心中計算著秦國境內有多少畝麥,可以制成多少面粉,他該如何最大限度地將其利用起來。
因心中存著事,嬴政有些食不知味的,倒是辜負了這碗面條。
飯畢,嬴政身邊一名機靈的侍者心知嬴政必有想法要單獨與李令月交流,便手腳麻利地將餐具收拾好,而后帶著眾人退了出去,將空間讓給李令月與嬴政。
李令月瞧著他那低眉順首,眼中卻透著些精光的樣子,不由笑著道“陛下身邊伺候的人倒是有眼色。”
嬴政道“這趙高,的確甚合寡人的心意。”
他略抬抬手或是伸伸腿,趙高便知道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有這么個人在身邊伺候著,的確舒坦不少。
李令月卻挑了挑眉“趙高”
嬴政見她神色有異,忙問道“太女也知道趙高”
他心中驟然起疑,這趙高雖有幾分本事,但于治國之道上并無大才,為何連后世王朝的太女都知道他的存在
后世在提起他的大秦時,最該想到的,不是他手底下的能臣干將嗎
“知道,秦一世而亡,趙高功不可沒。后世之人,常以此為誡。”李令月道。
雖然最終還是有很多朝代重蹈覆轍就是了,比如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中后期參與廢立皇帝的權宦
明智的帝王即使要用宦官,也懂得何為節制,昏聵者,則偏聽偏信,最終使得宦官尾大不掉,給朝廷和繼任者帶來無盡的隱患。
言歸正傳,在趙高之前,近身伺候帝王的侍者,在其余人眼中渺小得如同塵埃一般。
畢竟,這些侍者的權力,皆來自于帝王。帝王寵信這些侍者時,這些侍者自然能得幾分臉面,他們收回這份寵信時,這些使者頃刻間便會被打落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