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兩個大人都不在家,家中孩子讓人有些掛心,但她們有什么法子呢,家中那么多張嘴等著吃飯。
好在長子已有十二,長女也十歲了,可幫著照顧底下的弟弟妹妹。否則,她們還真是不好出來尋活計做。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次的“招聘”中。
不多時,造紙廠便招滿了四百名黔首。實際上,造紙廠剛剛起步,他們只需要三百多人便足夠了。
但造紙廠的管事者考慮到有一些黔首可能因為達不到要求而被辭退,刻意多招了一些人。
若是這批人中沒有一個被辭退的,也不要緊。負責管理造紙廠之事的王大人已與他們透了底兒。后期造紙廠規模還會不斷擴大,招來的人手,總歸能用得上的。
造紙廠的管事者們心中有諸多計較,黔首們則心思單純,不會考慮那么多。
被招入造紙廠的人自然心中高興,沒搶到名額的人也不沮喪。
畢竟,現在黔首們對造紙廠仍然持觀望態度,并未覺得能夠進這廠子里干活,就一定是什么好事。
他們搶得上就搶,搶不上,就回家歇息歇息,等著來年開春再繼續回田里頭伺候莊稼。
至于聚在一起討論這工廠招工之事,倒不曾發生。
畢竟在之前的秦法中,他們許多人無端端聚在一起,也容易被秦吏們盯上。
如今秦法雖放寬了對黔首們的諸多管制條例,但一時之間,黔首們還是不大敢“犯禁”。
恐怕這變法的成效,需得過上一陣子才能看到。
黔首們離開之后,王綰與其手底下的屬官開始考慮該如何對這些新招來的黔首進行管理。
這些人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且多是些不識字的黔首。
王綰非但要管理好造紙廠中的秩序,還得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們掌握造紙的技術
嬴政即將此事交給了王綰,便不會總是過問王綰管理造紙廠的細節,倒顯得他對王綰的能力不放心似的。
不過,有李令月的造紙廠珠玉在前,也給王綰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雖說李令月手下為她干活的都是她自己的親兵,這效率自然是王綰手底下新招的這群黔首比不了的。但王綰思忖著,他造紙廠的產出,再怎么也不能比李令月差太多吧
若是李令月那邊兒產量驚人,王綰這邊卻慘慘淡淡,即便嬴政不責備王綰,王綰自己也覺得說不過去。
他向來是個認真負責之人,在想到這一層之后,便決定去長安參觀一下李令月的造紙廠,學習一下李令月的管理經驗。
當王綰的另外三處造紙廠也招夠了人手,準備正式開始動工之時,被秦王派去楚國的姚賈也回來了。
帶著楚國至寶隨侯珠。
在面見秦王之時,姚賈對嬴政道“王上,臣幸不辱使命”
嬴政聞言,果然高興。
對于他而言,得到隨侯珠,顯然不只是得到了一顆寶珠那么簡單,也代表著秦國向楚國發起的試探,再次得到了讓他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