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以后,歷朝歷代,農民起義便未曾消失過。每逢災荒年間,有百姓活不下去了,便會起來造反。”
李令月認真地道“這便是我們這些后世之人愈發看重民生的緣由。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卻在百姓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告訴他們,當他們走投無路之時,他們還可以選擇揭竿而起。”
“百姓們雖然可能沒讀過多少書,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他們也知道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中大多數人,只是想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對于許多人而言,他們其實并不在乎統治他們的,究竟是嬴家,是劉家,是楊家還是李家。誰能讓他們好好活下去,他們便會擁護誰。正因如此,我們不該輕賤他們。從功利的角度來說,百姓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產,人口多了,心向朝廷,朝廷的力量亦會得到增強。”
“天災人禍之事,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我們只能盡可能照顧到更多的百姓,讓他們不至于因為活不下去而謀逆。”
“愛民如子,不僅僅對百姓有好處,對統治者自身亦有莫大好處。”
嬴政靜靜地聽完了李令月的話。
無論是他,還是戰國的其他君主,都不怎么把黔首當回事兒。他們的眼中只看得到與他們同一階層的王族貴胄,亦或是有才能的士人。
在他們看來,黔首就是一群沉默的背景板,不值得多加關注。
但自李令月向嬴政闡述了后世漢朝的統治理念之后,尤其是在得知“民心”無形間為漢朝續了許多年壽命之后,嬴政便開始重視起“民心”來。否則,他也不會在變法條款中增加諸多惠民措施,更不會有意改變他自身以及秦國在尋常黔首心目中的形象。
李令月今日的一番話,再一次將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明明白白地擺在了嬴政的面前。
若一個君主當真達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致使黔首們都起來反對他,他難道還能將這些黔首們全部殺光嗎
既是殺不光,那自然只有好生安撫住黔首,給予他們足以生活下去的保障,讓他們不要做造反之事。
當嬴政徹底想通的那一刻,李令月驚喜地發現,她系統中的積分,竟然又上漲了
許是因為她成功地勸服了一個壓榨民力的君王,將其“疲民、愚民”的思想轉變為“愛民”的思想,這一次,她得到的積分,幾乎是她來到戰國時代以來的積分總和
李令月恨不得抱著嬴政狠狠親上一口,她覺得,她家阿政就是個巨大的寶藏,等待她來挖掘。
而在現實中,她也這么做了。
突然被戀人奉上一枚香吻的嬴政不知李令月為何會突然間變得如此激動。
他摁住作亂的戀人,問道“方才你說,那陳勝、吳廣是天下大雨誤了服役的時間,才以失期當斬為由,鼓動那群黔首與他一起作亂的”
嬴政的眉峰蹙得緊緊的,似乎聽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一般“荒謬依照我秦律,若黔首受到征發之時,因天下大雨無法趕路,可免除本次征發。1”
他雖不在乎黔首的死活,卻也不會隨意濫殺。正如李令月所說,黔首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財產。若是把黔首都殺光了,誰來給他們干活
“有人猜測,陛下一統天下之后,這普法工作沒有做好,導致陳勝、吳廣等原楚國人對秦法一知半解,當真以為失期就要殺頭了。也有人猜測,陳勝、吳廣明知依照秦法他們并不會被殺頭,卻故意誤導不明就里的其他人,為的就是誆騙其他人與他們一起反秦。還有人認為,興許是秦二世上位之后,對秦法再一次進行了更改和修訂,讓秦法變得更為嚴苛了。”
李令月想著秦二世上位后的種種舉措,開口道“那秦二世胡亥還真干得出這樣的事來。畢竟他處處都以陛下為準繩,處處欲與陛下比肩吶。”
嬴政聞言,冷笑一聲“那嬴胡亥就是個蠢貨,該效仿始皇帝的地方不好好效仿,反倒在一些細枝末節上自作聰明。”
“雖然胡亥修改秦律的可能性很大,但前兩種可能也不小。總之,對于陛下而言,普法工作十分重要。若是底下的黔首都知道陛下所制定的法律沒有那么嚴苛,若是秦律不會被人肆意解讀,許多黔首興許就不會反了。畢竟,我華夏的黔首都是很能忍的,但凡有一條活路在,他們便不會輕易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