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原名灰石的騙子,改名黃冠子的方士帶著豆腐來到了始皇面前。
可憐的始皇啊,就這么被一道豆腐驚艷了時光,又養了一個方士,還在贏舜華的謀劃下,越來越看中這位豆腐方士。
中午,在贏舜華的安排下,羊骨熬的湯底火鍋端上了所有人的餐桌。
期盼著老父親多活幾年的舜華公主,還不忘在老父親湯里灑一把紅棗枸杞。
多么熟悉的畫面啊
很多次他們為朝事忙得沒空回家的時候,都是十一公主張羅著美食招待他們。
以前,他們總是忍不住夸十一公主孝順懂事,現在嘛小小年紀就如此有心計,恐怖如斯。
贏舜華端著她的金絲楠木碗坐到始皇身邊。
比起對白瓷愛不釋手的老父親,贏舜華對現在人來說適合做棺材的金絲楠木更愛。
坐下后,贏舜華用眼角余光偷偷打量老父親,見始皇沒有趕人的意思,這才放心的往瓦罐里下她愛吃的菜。
秦國人雖然被稱為蠻夷,但他們同樣尊崇“貴賤不相逾”的生活方式,在飲食文化上就非常明顯。
一個人一桌,桌上擺什么菜都跟身份掛鉤。
火鍋就是年幼的贏舜華為了和老祖宗一桌弄出來的。
寶寶還那么小,燙到怎么辦,就要和阿父父一桌,要阿父父夾菜。
過程的艱辛不必贅述,但大家也從“始皇夾菜”中明白十一公主的有多受寵,不敢給她不痛快。
從那之后,只要是吃火鍋,贏舜華都是和始皇阿父一桌,這已經成了習慣。
今日贏舜華特意觀察老祖宗的態度,也是怕昨天的事留下后遺癥,不過現在看來阿父父還是愛舜華的。
贏舜華開心了,很多大臣卻變了臉色,尤其是扶蘇一系,但也有更多人生出了別的心思。
知道“秦二世而亡”后,嬴政深刻的思考了這個問題。
就像贏舜華對姬偃說的那樣,不管秦二世是不是扶蘇,在嬴政這里,扶蘇就已經是個失敗者了。
為了大秦的萬世基業,嬴政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昨晚嬴政大半夜沒睡,細數眾多子女,發現除了積極表現的十一女,就沒一個頂用的。
但嬴政也不會就這樣決定傳位給贏舜華。
在他心里,贏舜華的處境和扶蘇是一樣的,要么是亡國的二世,要么是奪嫡的戰敗者。
甚至,因為贏舜華身份特殊,嬴政更偏向贏舜華是秦二世。
最終,嬴政做出的決定就是,在知道秦二世是誰之前,讓兒子女兒們好好表現,看看誰堪大任。
有“二世而亡”和“兒子不行”這兩座大山,加上贏舜華自小的表現,如今的始皇已經不拘于兒子了。
這也才有了現在對贏舜華“僭越”的放任。
他就是要通過這件事告訴其余子嗣只要有能力,你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