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舜華簡單解釋了一遍科舉的意思,道“阿父也知道,我在封地養了很多孤兒,還招人教導孤兒秦律,我就是通過考試選出學得好的,送往各地做小吏。考試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學得最扎實的。”
“我們只要把考試內容限定在我們制定的教材內,貴族和黔首自然會去研究教材上的內容,并將其奉為金科玉律。”
說完什么是科舉,嬴舜華接著說科舉能為大秦帶來的好處。
“只要我們把科舉用書定價弄得極低,讓大部分黔首都能購買,基數大的黔首總能有優秀的通過科舉改換門庭,屆時就可以沖擊貴族勢力。”
“阿父可不要小看貴族,他們世代為官,又不斷聯姻。即便如今不顯,但再過個幾百年呢屆時他們如大樹根系,盤根錯節,即便是帝王也難以撼動。”
漢朝養出來的世家大族,一直到唐朝滅亡,士族依舊留有余威,可見其勢力之強大,根系之深固。
嬴舜華嚴肅道“屆時的局面,真的就是流水的帝王,鐵打的世家。”
而到了那時,帝王和士族的心力都會用在爭權奪利上,誰還會在乎面朝黃土背朝天供養他們的黔首。
嬴政何等敏銳一帝王,立即就明白了嬴舜華想要表達的意思。
即便是如今的大秦貴族中,不也盤踞著無數來自六國貴族。
大秦滅六國時,沒能徹底斬草除根,就有這些人在背后出力。
“科舉,確實是一個好東西。”嬴政看著手中寫滿對諸子百家規劃的小冊子,陷入深思。
嬴舜華最后道“父皇,讓諸子百家各司其職,朝堂不同官員考試時設置偏向不同學說的內容,他們自可成派系。”
“同時,在戶籍上作出限制,同一個戶籍只允許幾個人考科舉,且不能同時為朝中重臣。”為了權利和富貴,大家族自己內部就會分支,分出戶籍,一兩代人后,他們就不算一家了,也就不會成為影響皇權的龐大士族。”
嬴舜華想了那么多,最大的目的還是讓更多的人干實事,而不是干政。
“彩”祖龍大大龍心大悅,“你回去就把這些想法整理后寫下來。統一諸子百家思想一事你來做,剩下的朕來做。”
既然仙幕讓愚民、疲民政策實行不下去,那
嬴政就順勢而為,制定新的規則。
嬴舜華聞言,心中懸著的石頭重重落地,第一次感謝仙幕的出現。
以前她不是沒有探過政哥的口風,但他老人家明顯更喜歡愚民政策,比起世人踴躍上進的局面,他更喜歡死水般的漆黑帝國。
有時候,嬴舜華都覺得,如果沒有仙幕的出現,她最后還真會走到仙幕中的“六親不認”的地步。
因為,大秦實在是太壓抑了。而始皇這唯一看得到的希望,也在他老人家死后。
嬴舜華就著統一諸子百家思想一事,詢問了嬴政的意見和想法。
主要是儒家和法家,這兩個是作用在思想上的,不好弄。
同時還有縱橫家和詭辯家這類同樣作用在思想上,但又更注重實際應用的學說。
父女倆討論了一整天,嬴舜華還蹭了一頓晚食。
父女倆吃的是火鍋,一張桌子一口鍋那種。
大秦的火鍋,更像是肉湯燉菜,經常吃也沒問題,反而比各種炙肉為主的貴族食譜健康。
吃飯的時候,嬴舜華難得的嘮叨幾句,“阿父,吃完飯出去走走,差不多就去休息,別整天想著國事。反正現在有封神,誰都不敢讓大秦滅亡,做千古罪人。”
嬴政無語,“沒人敢讓大秦滅亡,為帝者就可以什么都不干,每天蓋著被子睡大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