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仙幕中的一點一滴,姬偃難免回想起了當年收嬴舜華做弟子時的事。
他愿意輔佐嬴舜華,有想要看秦國笑話的意思,但更多還是因為嬴舜華這個人。
他在封地那三年,通過恒兒每個月的來信和兩人的功課,對大秦十一公主多少有些了解。
從越來越肆無忌憚的功課中,姬偃看到了一個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的靈魂,那顆孤獨的靈魂充滿了對世界的野望和對現實的壓抑。
她會走上奪嫡之路,完全在姬偃的預料之中。
姬偃唯一沒想到的是,她才九歲,就已經走上了奪嫡之路。
也或許,就是因為她才九歲,沒有被磨平棱角有,徹底看清現實,心中還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所以才會走上奪嫡之路。
只是希望,這一次的她,不要如仙幕中那般,走到徹底無法挽回的瘋狂地步。
嬴皎道“從這之后的幾年,姬偃就一直留在咸陽,教導光耀帝王道。哪怕落魄了,姬偃終究是周王朝的宗親,接受過很多士族都無法接觸的知識,而他也毫無保留地把曾經學過的知識,全交給光耀帝。”
嬴皎同時放出多枚回溯石,里面全是姬偃教導嬴舜華的相關畫面。
有教導嬴舜華禮儀,士族間相處規則的。
有教導嬴舜華詩書,各地風俗地貌的。
有教導嬴舜華縱橫之術,分析各方局勢的。
有姬偃溫聲細語,一點點和兩個孩子解釋各類典籍意思的。
有姬偃恨鐵不成鋼,沖著鵪鶉一樣的兩人咆哮的。
更有姬偃抄著戒尺,滿院子追兩個不長進的小家伙打的。
很多時候姬偃都是同時教導姬恒和光耀帝。
但也有一些東西,哪怕姬恒是他的兒子,姬偃也沒教,而是單獨給嬴舜華開小灶。
從晨曦到月起,從春起到冬落,嬴舜華和姬恒再也沒了玩鬧的機會,仿佛整個人生只剩下學習。
就像始皇在巡游途中也得處理大批奏簡一樣,嬴舜華哪怕在去往封地的途中,也被姬偃布置的各種功課淹沒。
從光耀帝留下的祖訓中對太子教導要求走過來的嬴皎,默默流下一把辛酸淚,“只能說,不愧是老祖宗,對自己就是狠。”
嬴舜華想起仙幕出現前,在姬偃手下的學習經歷,默默為自己拘了一把辛酸淚。
簡直比高考還恐怖
人家高考好歹是白話文,結果和姬偃學的居然是文言文。
一開始那半年,嬴舜華感覺自己被姬偃罵成了傻子,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了。
經過兩年多的光幕講解,在世人眼中的舜華公主,未來的光耀帝,那就是一個三歲能規劃尋父之路,五歲能制作攻城兵器的大聰明,就差打上“生而知之”的標簽了。
但誰都沒想到,如天生智者、權謀家的舜華公主,居然也有過那樣一段因為學不好被老師追
著打的經歷。
“十一妹很努力啊”年長的公子、公主們皆是深深嘆息,明白為什么嬴舜華能和扶蘇奪皇位,而他們不行了。
和從小跟著淳于越學習的扶蘇大兄,以及自己找個老師就拼命學的十一妹比起來,他們讀的書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