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被貶斥出咸陽了,一個姐姐和她一樣得到了來自老父親的任務。
嬴舜華眉頭緊皺,“莫非阿父真的想要立太子”
可為什么會把目光放在女兒身上
雖然嬴舜華想要做秦二世,但老祖宗這變化著實大得讓人應接不暇。
和嬴舜華一樣覺得帝王變化太快,讓人想不通的還有無數關注宮中情況的朝臣和貴族。
嬴政不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只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進度,給嬴舜華鋪好路,將她立為太子。
即便將來他又走了,嬴舜華也能穩住局勢,成功登基。
很快,帝王對考教子女們的行為就波及到了朝堂。
長城、直道這些一直被帝王重視的大工程都被大幅度減緩了修建速度,皇陵那邊更是直接進入了收尾工作。
而這些工程的負責人,全都換成帝王考教后覺得滿意的子女負責。
沒錯,就是子女。
而且公主比公子還多。
不是沒有朝臣反對過。
可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愛上考教人的帝王,考教完自己的子女,居然又把目光放在了朝臣們的子女身上。
無論男女,只要是讓帝王滿意的,都能得到封賞,有些女子更是直接成了女官。
大秦的女子可不比后世那些被條條框框壓迫過的女子,哪怕依舊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下,但帝王既然給了她們機會,那她們就不可能退讓。
很快,半年時間就過去了。
朝堂上的局勢越發讓人看不懂。
可黔首們的日子卻是好過了不少,最明顯的就是徭役大幅度減少。
尤其是在舜華公主負責的良種計劃被推動后,本來麻木的黔首,都覺得日子有了盼頭。
雖然帝王變得讓人看不懂,朝堂局勢讓人看不懂,但有一點大家是明白的。
帝王確實舍棄了長子扶蘇,決定在眾多子嗣中選出賢能之人,立為太子。
且無論男女。
公子高和公主舜華成了太子之位的兩大爭奪者。
甚至,作為年紀更小,且還是公主的嬴舜華,還隱隱有壓過公子高的勢頭。
至于其他公子和公主,在發現帝王有選賢立為太子的想法后,不是沒有冒頭的。
可很快,公子就會被貶出咸陽,公主就會被嫁出去。
很明顯,帝王已經選出了他認為適合的兩個人,只等雙方角逐出結果。
至于那些覺得反對的人,無論是說還是必須立長子為太子的,還是說必須立男子兒子太子的,帝王一律無視。
如果蹦跶得太高,那就直接摁死。
嬴政是實權帝王,軍政大權皆在手,身邊又有李斯、蒙恬、蒙毅、王翦、王離這些忠實擁護者,他想要做的事,幾乎沒有人能反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