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他們賣的黃瓜,和咱們平時買到的黃瓜也不大一樣啊。”
“他們怎么種的”
“人家是神仙,有仙法。”
“神仙也要吃菜,也要買菜嗎”
豆制品也引發了一波討論。
豆腐發明于西漢時期,豆腐皮產自明代,豆芽也產自明代,臭豆腐出自清朝。
如今它們都擺在了一起。
這讓后世熱衷于搞研究搞發明或者熱衷于搞錢的人們心思活絡了起來,想著那些是怎么用豆子做出來的。
人們正在討論蔬菜時,幾個大冰柜出現在天幕上。
眾人“”
緊接著是一排雞蛋,大小不一、顏色不同,但數量可觀。
眾人“”
再之后是米,白花花的大米,堆成小山。
還有堆成小山的白花花的面粉。
眾人的眼神愈發火熱,有人下意識地朝天空伸出手。
姜海藍路過了魚區。
透明的琉璃做成的柜子里,裝滿了水,各種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魚在里面游來游去。
還有蝦和螃蟹
姜海藍沒有給眼神,很快就路過了,她走到賣豬肉的地方。
“好多魚啊”
“那蝦可真大,螃蟹也很大。”
“魚看起來也不小哇。”
“這肉是豬肉嗎”
“是豬肉。”
“豬肉可不好吃,姜姑娘怎么買豬肉”這是東漢之前的人,他們還沒開始煽豬。
已經有了煽豬技術的人們表示“姜姑娘買的那塊豬肉,貌似不怎么好啊。”
但是,米、面粉、蔬菜、魚、肉統統擺放在一家店里,任由人們挑選
天幕之下的人望著那一個個拎著透明袋子或者的人們,對著這些菜挑挑揀揀,然后拿到一個地方,讓兩個穿著同樣褂子的女人稱重。
應該是在稱重吧
只是稱重方式過于奇怪,好像把菜放到那個鐵盤子之上,就知道了有多重
那是怎么做到的
不只是稱重方式奇怪,連付款方式也很奇怪。
姜海藍拎著幾袋子菜,在排隊等待付款之時,直播間的觀眾們通過直播,看到了站在姜海藍前面的人是怎么付款的。
他們竟然一個人也沒有拿錢出來
疑似收錢的女人站在柜臺里面,拿著一個黑色的東西對著客人買的菜一一掃過,然后報出了一個價錢。
但客人沒有拿錢出來付
他們只是拿著一個小鐵疙瘩,對著柜臺上的黑色的小圓球晃了一下,就拎著自己的菜走了
店員居然也沒有攔他們
他們為什么不付錢
這里的菜都是免費的嗎
那個店員怎么什么都不說
更讓人意外的是,姜海藍亦是如此,她拿著她那個能和不知道在哪里的人通話的鐵疙瘩,對著柜臺上的小圓球晃了一下話說這個世界的人怎么人手一個鐵疙瘩就拎起她的菜走出了店門。
與此同時,歷朝歷代的商人們,秦朝的巴寡婦清,東漢末年的麋竺,隋末唐初的鄒鳳熾,唐朝的海外客,宋朝的祝確,元代的張孝祥,元末明初的沈萬三
聚精會神地盯著姜海藍走過的每一個地方。
他們看著分門別類擺放的商品,看著各個區域都站著穿著同一款式的褂子的女人,看著那些穿著褂子的女人為客人介紹商品,看著穿著褂子的女人手起刀落殺魚、切肉
有人迫不及待地叫小廝拿來紙筆,鋪在桌上“刷刷”地寫了起來。
不過為什么天幕上的人買菜都不付錢,要成為一個暫時的謎團。
姜海藍她習慣成自然,有些事情想不起來要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