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樣菜姜海藍都打了一點,還盛了一碗湯。
看著盤子里的菜,她心想,看起來不如a區看守所的食堂
呃,不過也可能只是我個人的飲食習慣,我喜歡爆炒,不喜歡加湯。
歷史上,炒這種烹飪方式最早是在南北朝時期有記載。到了宋朝逐漸普及開來,明清時期成為主流,流傳至今。
而因為姜海藍在直播間秀了一手廚藝,看著她拿著鍋鏟在鍋里利落地翻炒,端出一盤看起來很可口的菜。
“炒菜”未出現之前的朝代,有不少人都生出了心思。
有人找鐵匠照著姜海藍的鍋打造一口鐵鍋,然后仿著她炒菜的方式,學著炒菜。
各平行時空的廚子,也很珍惜這種跟天幕學手藝的機會,私底下自己研究怎么復刻姜海藍做的菜。
有腦子的廚子在學習之余,也開始“創新”。
沒有姜海藍所說的調料,別的調料行不行呢
市場上能夠買到的菜類、肉類,也拿來“炒炒”看。
于是,從皇宮到民間,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嘗到了炒出來的菜。
霎時大開眼界、驚為天人。
隨后,也有些有生意頭腦的人開始開酒樓、擺攤子,試著利用炒菜賺一筆錢。
這使得炒菜逐漸在各地被推廣開來。
被很多人所接受。
因為炒菜是真的好吃。
滿足了口腹之欲的人在觀看天幕時,也希望能看到更多他們可以學習的東西。
就像漢武帝劉徹之前,好奇豆腐是怎么做的。
明清之前,好奇辣椒、土豆是什么。
高樓車子那些看起來不現實,吃的總不會那么難吧。
但姜海藍并不樂于讓大家看到她吃飯。
天幕上的食物,大家只看到過一次。
這一天,姜海藍卻帶大家看了檢察院的食堂。
五菜一湯。
肉,肉,肉。
這對秦漢兩朝的君臣都是一種沖擊。
當然不是說他們吃不起肉,而是天幕上的菜看起來就格外好吃,刺激人的味蕾。
嬴視著先后趕到殿內的官員們,又看了一眼天幕上排隊打菜和圍坐在一起用餐的人們,默念了一遍,“食堂啊”
聽姜海藍的意思,她在檢察院食堂用了餐,也在檢察院值班室休息,她就不回去了,待會兒接著干活
嗯
嬴政眼底閃爍著奇異的光。
開設食堂,讓官吏們在食堂里用餐,省去他們外出或者回家用餐的時間。
雖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其中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
真不錯。
他的官員們不知為何突地脊背生涼。
唐初。
古代機關食堂正式開設于唐太宗時期,為了不讓官員們餓著肚子上早朝,每天在早朝前都會為官員們一頓早餐。
到晚唐時期,工作餐制度正式確立下來。
從此一代一代往下沿襲。
天幕的出現,讓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提前有了這個想法。
不只是早朝,也不只是中央
午餐也可,地方的州縣也可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人在用完餐之后將盤子放到了固定地點,揚眉笑了笑,“那個盤子挺不錯的。”
可以裝好幾樣菜,也可以裝飯,很方便嘛。
下午兩點半,姜海藍在律師值班室重新簽到,寫上“下午”。
她順便把早上拍下的那些認罪認罰的案子,一個一個登記在認罪認罰具結書登記簿上。
差十分鐘到15時,姜海藍走出了值班室,搭乘電梯去未檢找負責未成年案件的謝娟然檢察官。
她還是第一次參加聽證呢,有點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