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律師們要去外地立案,如果被告是鄉鎮上的,基本上就會先打電話到基層法院立案庭問一下,是到法院立案,還是到哪個派出法庭立案。”
要是不問,就跑去縣法院立案。
立案庭工作人員說該案的立案材料要交到派出法庭,律師再開車去位于鄉鎮上的派出法庭,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誰也不知道派出法庭離縣城多遠。
明朝位面。
“派出法庭”朱標很是好奇,姜海藍在法院逛的時候,他看到過那些法庭掛的牌子,“民一庭”、“民二庭、“民二庭”等,這“派出法庭”是何意
派出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
姜海藍很快就解釋了他們的法院和派出法庭。
劉基懂了一半。
他道,“法院分為最高院、高院、中院、基層法院,這是層層管轄”
可這些法院具體要做什么事,彼此之間怎么個管法,姜海藍沒有講,他也無從猜測。
傅友德聽了很是不解,“你為啥說,這些法院層層管轄”難道不該由省市區縣的“政府”來管嗎
宋濂道,“他們的判決書上寫著如不服本判決,可向林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馮勝聽了默默點頭,“原來如此。”
對區縣法院的判決書不服,可以向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這就是說,中院可以改區縣法院的判決書
那同理,上面的最高院和高院
朱標笑了笑,“我記得當初姜海藍解釋認罪認罰制度,他們的犯人若是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就相當于保證了將來對判決不可以不服,不可以上訴。”
李善長頷首,“正是。若犯人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還要上訴,則檢察院會上訴,上訴加刑。”
姜海藍是這么說的。
按照她話里的意思,原本犯人上訴,“上訴不加刑”。
但檢察院抗訴,抗訴可以加刑。
話題有點扯遠了,不過總的意思是中院可以“管”區縣法院。
朱棣看向他爹,“這個派出法庭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也這么認為,他點了下頭表示贊同。
天幕上的
縣城那么大,法院辦案件的法官再多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每個人手里也是很多案子要處理。
對離縣城遠的地方的鄉村的百姓,要了解確實不如對縣城范圍內的百姓。
但設置派出法庭,坐鎮派出法庭的法官管幾個鄉鎮的案子,更方便法官們對接當地干部,處理派出法庭范圍內的案件。
聽起來,法官們辦案子真的不只是辦案子。
朱元璋心想,否則根據案子和證據下判決就是了,可姜海藍說,法官聯系鄉鎮干部做調解。
為什么這么說
他又很快想明白了,一個鄉鎮,或者一個村的鄉親,能有些什么矛盾
不都是那些鄰里之間的事嗎
房子,地,柴火,雞鴨牛羊
但既然是鄉里鄉親,肯定還是希望他們不要因為一些矛盾鬧得老死不相往來,法官和當地干部都想他們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朱元璋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姜海藍將車子開到了派出法庭門口。
她拿起自己的文件袋,打開車門下了車,在腦子里說道,當當當當,這是就是派出法庭。
你們一定想不到,她穿過水泥鋪的壩子,走向那棟樓,這棟樓里只有一位庭長,嗯,庭長就是法官,一位法官助理,一位書記員,一位法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