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位面。
年檢不就是“上計”嬴政認真聽著姜海藍他們叭叭叭,邊聽邊琢磨,自周朝延續至今的上計制度,強調的還是各地的財政收入情況。
姜海藍不是官吏,她是律師,她要做的年檢,應當不至于是她這一年有多少收入吧
或許收入也包含在年檢內容里,但他覺得,對律師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辦了多少案子吧
就像姜海藍之前說法官年底之前要結案,法院立案庭十二月份很少立新案子,因為他們要看結案率。
嬴政有些遺憾,姜海藍不是一個官吏,否則就能看看后世的官吏們是如何年檢的。
他又有些好奇后世的王朝,比如唐宋元明清怎么對官吏進行年檢的,想來同為王朝,他們的上計制度可以讓他“抄作業”。
東漢位面。
漢安帝時期。
鄧綏望著天幕,同樊準說道,“我大漢制定上計律,實行逐級考課,丞相三公考課郡國,郡國考課屬縣,最重要的是戶口墾田,錢谷出入。但天幕之上,姜海藍說他們律師年檢,一二三四五,想來考課的類別不少。”
樊準道,“若是考課一個官員的政績,想來也不該只是看戶口、錢糧、土地。”
鄧綏明白樊準的意思,但她卻是笑了,“倉廩足而知禮節,只要黔首手里有糧,想來地方會太平許多,無論考課什么都不會太差。”
樊準“”
“咱們大漢不一樣啊”鄧綏嘆了口氣,天災頻發,野有餓莩,她更希望天幕能告訴他們如何預防天災,如何提高糧食產量。
如何讓更多的黔首活下去
北宋位面。
宋仁宗時期。
趙禎負手站在屋檐下,平靜地看著天幕上姜海藍
他們一邊抱怨一邊吃著美食。
他心想,無論你是位居高位還是做一個平民百姓,總是會有苦悶之事,不能順心如意。
至于年檢
趙禎的眼神有一瞬的飄忽,姜海藍他們埋怨年檢麻煩,要準備很多很多材料,那他們大宋的臣子,是不是私底下也經常埋怨磨勘制度復雜又麻煩
因為他們的磨勘確實且復雜,且麻煩。
他做皇帝的也這么認為。
可若說是對磨勘制度進行改革等哪天姜海藍提到元明清的磨勘制度再說吧,看看有沒有可以學的。
當前他最愁的還是天幕上播放的“靖康之變”。
唉。
清朝位面。
乾隆時期。
唐朝考課的基本內容是“四善”和“二十七最”;宋朝磨勘制度文臣三年、武臣五年,考課結果關系到官員升降;明朝分文武文官主要有“考滿”和“考察”兩種,武官的考績也稱“軍政”,官員的政績還直接關系他們所受的禮遇。
至于他們大清
愛新覺羅弘歷捏了捏下巴,大清沿襲大明,考績也分“考察”和“考滿”,同時也在大明的基礎上發展出“四格八法”。
他認為已經算是極為不錯的考績制度了。
但天幕上那個世界如果是他們的“后世”,想來考績制度還能繼續改善。
屆時姜海藍“年檢”,不知道能不能給他們看看她是怎么寫資料,怎么寫那“一千五百字”的。
泠水七弦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