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子說“古之善為治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于是自古以來的統治者,嘴上說著“愛民如子”,但怎么可能真的對百姓視如己出
他們無一不對百姓實行愚民政策,希望百姓無知地安分著,無論遭遇什么、無論如何被壓迫都能老老實實認命。
然后反過來說,百姓天生愚昧。
百姓愚昧嗎
范仲淹腦子里一片混沌,那種顛覆認知的感覺讓他心臟絞痛。
如果從小就讓他們念書識字,如果讓他們能夠了解朝廷的政策和法律,如果讓他們離開世代生存的土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讓他們有選擇做什么工作的權利
那他們還會愚昧嗎
他下意識地抬手按住自己的心臟,望著天幕上拿著宣傳冊,正向律師們咨詢的人,他們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
他們,愚昧嗎
他不由得苦笑。
那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又再度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范仲淹的眼神逐漸放空,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之中。
您為什么會這么想呢
您是如何跳出這個“自古以來”,看到了千百年“忠君愛國”背后的不合理
您又為何能夠將這片土地導向一個做夢也無法想象的未來
蘇軾同他弟弟說道,“你看,他們律師明明不是官府人員,卻如同官府人員一樣做著這些事。”
公益法律服務啊
蘇轍卻是笑了,“可是如今,有官府人員會去做這些嗎”
抽時間去給百姓講法律,講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給百姓答疑解惑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不是說沒有人會這么做,但這絕不會作為任務安排到官員頭上。
雖然普法有其重大意義。
“對很多百姓來說,他們知道殺人犯法,知道偷盜犯法,但更多的法律規定卻未必知道。”蘇軾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百姓也能避免因不懂法而觸犯法律。”
蘇轍點了點頭,“尤其是他們那個世界,法律條文非常多。”
“如果能讓百姓懂法守法不違法犯罪,其實也能讓官府人員減少很多麻煩。”蘇軾負手。
“但天下絕大多數的百姓是不識字的,就算把律書放在他們面前又能怎么樣呢他們看不懂。”蘇轍搖了搖頭,“所以得像姜海藍說的那樣,去到百姓的面前,掰碎了一一講給他們聽。”
公檢法司,都是有各自的工作的。
可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花時間去給百姓普法。
蘇軾問蘇轍,“子
由,你說他們為什么能做到如此”
蘇轍與他對視,卻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蘇軾也沒有非要弟弟回答的意思,他轉頭望向天幕,喃喃自語,“因為為人民”
蘇轍抬手拍了下蘇軾的肩膀,“兄長,您若有心,您也可以給百姓講講律法,給百姓答疑解惑。”別的官員做不做不要緊,但您可以。
不錯。蘇軾頷首,我可以學天幕上那些人,給我治下的百姓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