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不區分是他們那個世界還是我們這個世界。”
“可是判案并不只是看證據。”一個官員抬眼看了看頭頂的天。
同僚笑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咦,天上的百姓也不是很相信他們的法官嗎”一個年輕女孩向她的手帕交說道,“他們也擔心法官被收買,判對方贏。”
手帕交笑道,“大概是因為自己沒有關系,就害怕別人找關系吧,人之常情。”
年輕女孩頷首,“也是。”
手帕交看著被問的律師溫聲解釋不會有咨詢的人所擔心的事,并說如果他堅持認為法官收了對方當事人的好處違規判決,就要拿出證據來。
“這也沒錯,如果非要說審案的法官被收買了,自是要把證據擺出來。”
總不能憑自己的想法隨便造謠,否則被冤枉的人豈不是太慘了。
但兩個年輕女孩不知道,會有一些人,只要法院判決不如ta的意,就覺得法官被對方收買了。完全不會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也有人在聊起訴期限的問題。
北宋位面。
包拯驚訝地看著一位年紀略長的律師正在給咨詢的人解釋,“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一般是三年,你盡量在期限里去起訴。”
對方問,“萬一錯過了訴訟時效怎么了”
那位律師說“沒有其他證據能中止一下嗎”看對方的樣子,可能只是單純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于是他回答,“依然可以起訴,如果對方當事人沒有發現已經錯過了時效,他也對你的訴求表示了認可,法官判決的時候不會提到過了時效的問題。”
包拯道,“法官不主動提出時效已過的事實嗎”
他右手捏著下巴,不過天幕
上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他也是能理解的。
aaadquo就好比甲從乙那里借了錢來aaa看最新章節aaa完整章節,就算過了訴訟時效,甲依然欠著乙的錢,如果甲愿意繼續償還,法律也好,法官也好,為什么要做小人,去對甲說,訴訟時效已經過了你不用還ta錢了”
包拯解釋給身邊的人聽。
他周圍的人聽得半懂不懂。
華夏法律史上,訴訟時效制度在宋朝得以確立,因為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最為繁榮的朝代,這個時期的經濟糾紛案件相對從前多了很多。
雖然它的出現本身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但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包拯聽到天幕上的律師們提到訴訟時效制度時,是抱有學習和借鑒的心態。
只可惜提到的這位律師蜻蜓點水,沒有深入講解。
他不免有些遺憾。
訴訟時效這個概念沒有出現的時空,則有些人對此展開了討論。
天幕上那個國家為什么要定下三年訴訟時效有何用意
過了時效我憑什么不能再向對方主張
ta要是欠我的錢、搶我的房子,過了三年我沒有起訴ta,ta就不用還我了嗎這是什么道理
也有人在討論、爭執、思考中恍然大悟,明白了實行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
不過依然是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不能接受。
只看法律條文有沒有將其明確下來了。
雖然是做普法宣傳,但大家還是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一到十二點就組團去吃午飯了。
律所主任邵新安請客,大家找了一家火鍋店,要了兩個包間。
在外面凍了那么長時間,終于進到開著空調的包間里,感覺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