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書買的是下午的火車票,從原主的記憶里知道,這年代的綠皮火車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車廂內非常的悶,再加上各種味道混合在一起,不僅舒適度低,氣味更是難聞。不過,因為這個年代外出打工的人少,所以就算到了春運的時候,火車上也不像后世那么擁擠。要知道在后世,快到春節的時候,火車票擁擠不說,就是飛機票都不好買。
而且,這個年代火車里也不安全。
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寧書用軍屬證和腦袋上明晃晃的紗布拜托了售票員好一會兒,好話說盡,才買了火車上的“頭等艙”,也好在“頭等艙”還有位置。
原主是沒有坐過“頭等艙”的,這“頭等艙”果然比原主記憶里的普通車廂舒服,兩者相比較,這里的空氣是新鮮的,這里的環境是安靜的。
寧書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倒是車廂上的人,看到有個頭上包著紗布的人上來,都好奇的看著,能讓路的紛紛讓路了,這可不是他們覺悟高,而是看寧書的樣子就是個病患,就怕自己沒注意把人給撞到了,這萬一賠錢就不好了。
“謝謝,謝謝同志們。”關于大家的禮讓,寧書沒有想那么多,張嘴就道謝。
寧書買“頭等艙”是為了自己的情況考慮,果然,這“頭等艙”也沒有讓她失望,她坐了兩夜三天,到第三天的早上八點下火車,途中一點意外都沒有發生。
下了火車,寧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醫院,在醫院里給傷口涂了藥重新包了紗布出來,已經是九點半了。寧書心里突然有了一絲緊張,她要回鄉下了,也不知道怎么和原主的三個孩子接觸。
不過也好在林家早就分家了,三房是她當家,平時也不和老宅的人走動,且三個孩子還小,兩個大的才五歲,一個小的雖然兩歲了,但滿打滿算才11個月,也好忽悠。
青林灣生產大隊
“大嫂,三房的三個孩子在咱們這都住了六七天了,這一天天的都吃咱們的口糧,你說三弟妹回來會補貼口糧嗎”快到中午下工的時候了,林家老二林國梁的媳婦張琴芳和身邊的婦女嘀咕。她身邊的婦女叫錢愛芬,是林家老大林國豐的媳婦。
“你在想屁吃呢”錢愛芬覺得這二弟妹想的是太美好了,“你哪回見老三家的把孩子們的口糧補貼回來”這三弟妹從來都是只進不出的,想從她的口袋里拿東西出來,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哎,老三媳婦就是命好。”張琴芳羨慕不已。要知道老三媳婦是怎么嫁給老三的,那說起來多難堪。可現在誰管她怎么嫁給老三的大家只看見她過的好,不用上工,每隔幾天去縣城,穿的衣服都不帶補丁的。要說他們整個大隊里誰的日子最好除了老三媳婦就找不到第二個人。
不過,老三媳婦雖然過的好,可老三家的幾個孩子有娘跟沒娘一樣。孩子穿的衣服褲子都短了一截了,吃的還不如她家的孩子。這老話說,寧跟乞丐的娘也不跟當官的爹,可見老話說的也不一定對的。
錢愛芬不跟這二弟妹嘮叨了,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做一些活,好快點去吃午飯。早上就喝了一些紅薯粥,肚子早就空蕩蕩的在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