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家一共有22個雞蛋,這個年代的雞蛋不大,一斤大約有10個,22個是2斤一兩,寧書按照原主收的價錢付錢,9毛9分,她給了一塊錢。
從老太太家出來,回到家里已經四點半了,寧書看了一下現有的食材,原本打算做飯的念頭打消了,三寶還小還吃不了米飯,如果做了飯還得給三寶熬粥,還不如做紅薯米粥,三寶能吃,他們也能吃。說起這個熬給小娃娃吃的粥,寧書想起了小時候她奶奶做的竹筒肉粥。
她老家的習俗,父母是跟小兒子的,所以她說是養在奶奶家,其實也是小叔叔、小嬸嬸家。不過小叔叔不管事,小嬸嬸是個性格大方的人,且他們也一直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也就過年才回來,不過就算她們只過年回來住幾天,這十幾年下來,小嬸嬸也從來沒對她冷過臉。
后來小嬸嬸生了孩子,小堂弟也是奶奶帶大的,小堂弟和三寶差不多大的時候,奶奶就給他做小朋友可以喝的竹筒肉粥,那粥是真的香,那個時候,她都饞過。
其實竹筒肉粥的做法很簡單,首先是一個竹筒,然后按照熬粥的比例放入米和水,不同的是,奶奶以前做竹筒肉粥的時候,會在里面放一塊肥肉,然后再把竹筒埋進灶頭下,蓋上一層薄薄的草木灰,這樣柴火燃燒后掉落的帶著火光的木炭后會蓋在草木灰上,然后利用草木灰傳遞的溫度可以捂熱竹筒里的粥,同時竹筒還不會燃燒。
寧書現在回想,還會忍不住舔舔唇,那種竹筒肉粥的味道她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是那種又香又饞的感覺她確實印象深刻。
可惜現在沒有竹筒,也沒辦法給三寶做竹筒肉粥,只能等晚飯后叫人做幾個竹筒,做竹筒很方便,今天做了明天就能用。對了,可以讓林父做,然后借機把農家臘肉送過去。
到時候給三寶做竹筒肉粥,還能方便不少事情。
想好之后,寧書著手今天的晚飯。她先煮了紅薯米粥,然后蒸欄上給三寶蒸了一個蛋羹,此外再做一個蔥滑蛋和臘肉炒小白菜。好在原主因為不會做飯,所以家里的油鹽醬醋都還有很多。
做好晚飯,寧書開始一邊燒水一邊等三個寶回來。
她沒等一會兒,外面就響起了三個寶的聲音。
“三寶你別動,等到家了再出來。”二寶看著在籮筐里不停往外掙扎的三寶道。
眼看著家就在前面,在籮筐里待了一下午的三寶呆不住了,他小手抓著籮筐的邊,在籮筐里的身子不停的朝外傾,想出去。“鍋鍋出去,鍋鍋出去”
一寶二寶撿了半天的柴已經很累了,把弟弟抬回來也有些力不從心了,三寶一鬧騰,他們險些抬不住。
這時候,在里面聽見動靜的寧書出來了。然后寧書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因為一寶和二寶都是赤膊的。
“你們這是怎么了衣服呢”看著只穿著褲衩的兩個寶,寧書忍不住腦補,這是和誰打架衣服被撕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