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書在村里認識的人少,老宅的人和林家的同村親戚不說,也就經常買雞蛋的張嬸子和小山娘熟悉。
比起同村的親戚,還是經常買雞蛋的張嬸子最熟悉了。所以她和孩子們的鞋她都是拜托張嬸子的。
張嬸子做的鞋子不僅好穿,而且針線也好。張嬸子沒去上工專門在家做鞋子,她自然有這個手藝的,而且這鞋子轉手交換出去,掙的未必沒工分好。她一個老婆子,掙不了幾個工分,還不如做鞋子劃算。
不過做的時間久了,腰和眼睛會特別酸。
從寧書家到小山家,會路過莊家。說起莊家,小胖爺爺和小胖奶奶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女兒外嫁不說,兩個兒子就小胖娘生了一個孫子,所以莊小胖是被家人溺愛著長大的。而小胖娘自認為生了莊家唯一的孫子,在莊家也是很有地位的,所以平日里,她在村里也是個潑辣的人。
不過距離莊大明不見已經好幾天了,村子里的閑言閑語也越來越多了。
寧書路過莊家的時候,也沒多看一眼,她這人喜歡八卦,但也不會落井下石。來到小山家,沒有意料中的熱鬧,這讓寧書有些意外。
只見小山家里敞開著,院子里沒人,屋頂也沒人。
“小山小山娘”寧書在外面叫了幾聲。
小山從屋內跑出來“嬸子來了,我娘他們不在。叔去山上砍木頭了,我們家的房子屋頂塌的太多了,得重新放木頭上去才能穩固。所以三個叔去砍木頭了。我娘和伯母在村委大院的雜物房里編稻草,屋頂需要草繩加固。”
“那么嚴重”寧書走進去一看,確實很嚴重,他們是母子三人一間房的,只見房頂三分之一處都塌了,而且上面木頭都發霉腐爛了,估計也用不了多久了。只是,這屋子不能住人了,你他們住哪里這么想著,寧書也這么問了,“那你們現在怎么住人”就剩一間廚房了,鄉下的廚房連著餐廳的,面積大,倒是可以住人。
“我們在廚房打地鋪,能湊合住的。”小山笑著道。
他的笑容爽朗,整個人也比以前開朗多了。以前他每天晚上給自己送筍過來的時候,整個人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就算是高興的時候,也只是笑的靦腆。不像
現在,就算家里塌了,他也笑的格外陽光。
“那要注意保暖,有事情來叫人,別和嬸子客氣。”寧書去廚房看了一下,里面東西都堆在角落里,估計是從房間里搬過來的。但是收拾一下,湊合著確實能睡。
小山趕忙道“謝謝嬸子。”
寧書也沒有多說“我去村委大院那邊看看。”轉身走了幾步,又走了回去,把兜里的捂手瓶拿了出來,“這個給你,可以捂手,很暖和,如果不冷了再換上熱水。”
小山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接過之后,手里傳來一陣溫暖“謝謝嬸子,我晚上拿來還你。”他這會兒確實冷,沒有厚實的衣服,整個人都縮著。
寧書道“你先用著,等你們家房子修好了再給我吧。”
小山把寧書的好記在心里“嗯。”
寧書打著傘來到村委大院,只見村委大院的屋檐下站著好幾個男人在聊天,而那并排的房子里,房門都開著。
農閑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聚集地之一,村委大院。一群人在一起,扯各種八卦。
寧書在其中一間屋子里看到了小山娘。那間屋子里還有好幾個婦女,有的坐著在聊天,有的在搓草繩。小山娘搓的是那種粗草繩。
等木頭上梁之后,茅草再蓋上去,然后需要粗草繩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