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寧書挑選了兩個水桶、兩個淘籮、一個大籃子,三個小籃子之后,又把自己定制的家具圖紙給了大隊長。
兩個衣柜,一個是放她的房間的,還有一個是放三個寶的房間的。一個六抽斗柜,一個和斗柜配套的梳妝臺,當然她是用來辦公用的,比如畫服裝圖紙之類的。
然后又定了書架,家屬院的房間并排的有三間,一間是他們的主臥室、一間是三個寶的房間、還有一間當成了餐廳,畢竟廚房很小,只能夠做飯。但那間房間用來當餐廳還是有空余的,所以寧書打算分一半出來,收拾成家里那樣的學習園地,以后他們可以在那里看書,寫作業等。
定了書架,又定了矮桌、草席、鞋架、櫥柜。至于餐桌、凳子和床她沒有定,畢竟后勤倉庫運來的這些已經修好了,都是可以用的。就是這里定的,也是都是木頭做的,并沒有區別。
暫時就只想到這些了,后續有其他的需求,可以再來。
大隊長的笑容從寧書和他們來了之后,就沒有停過,甚至笑容還越來越深了。
付了錢,大隊長還保證,定制的家具會直接送到部隊,到時候只要他們在就行。這對寧書來說當然好了,也省的自己走過來。同時寧書又表示,送家具來的時候,希望帶點雞蛋過來。
大隊長當然明白了。
友好談妥之后,寧書一家五口就離開了。
林國棟挑著兩個水桶,水桶里面放著淘籮。而寧書和三個兒子都拎著籃子,寧書拎著大籃子,三個寶寶拎著小籃子,就連三寶也拎著。
走出月亮灣生產大隊,寧書看著月亮灣生產大隊隔壁的大山道“這山上的樹木種的可真多,密密麻麻的,比我們大隊的樹木密實多了。”這大概就是家具工坊的原因吧,如果不種樹,樹砍光了,做家具就沒有材料了。
寧書覺得月亮灣生產大隊的老百姓很有智慧,現在就開起了工坊,并且這種屬于大隊的工坊還不是投機倒把。等到了改革開放,說不定就是政府扶持的民營企業了。
就像老家那邊種甘蔗的大隊一樣,以后大隊還能開個制糖工坊呢。
三個寶拎著籃子,跟在娘的身邊,他們蹦蹦跳跳的,心里特別高興。和娘拎一樣的籃子,一看就是一家人。
“娘,做這個木頭的東西也能掙錢嗎”一寶看到娘把錢給了那個爺爺,好多好多的錢,他想到買火車要錢,于是有了想法。
“能啊。”寧書還不知道一寶的想法,“只要是不違法”想到兒子還不懂違法的意思,她又改了口,“違法就是做壞事,只要是不做壞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就是說,每一個活,都有厲害的地方。
就像我們鄉下的老百姓種地,種出了能讓大家吃飽的白米飯、番薯、玉米、土豆。
就像讀書聰明的人,研究出了能讓我們家騎的自行車,我們坐過的火車,還有李叔叔開那個車。
還有木匠,做出了我們能挑水的木桶,能洗臉的木盆。
還有造房子的人,造了能讓我們住的房子。
還有養豬的厲害的人,養出的豬可以讓我們吃肉肉。
所以每一個行業,都有厲害的人,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不過,娘想一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私心里,和孩子的出息相比,她更希望孩子能開心快樂。就算劇情里的設定沒有實體化,但還是給她造成了影響,所以她只希望三個寶這輩子能隨心所欲的生活。
作為一個母親,她會盡一切的給他們富貴如意。
嗯aheiahei”一寶聽著娘的話,在想他以后要做什么。一寶最想掙錢了,可以買火車,火車可以坐很多人,可以坐爹娘、可以坐一寶和三寶、可以坐爺爺奶奶、可以坐海才和其他的哥哥姐姐、還可以坐有福和小山哥他們。
可是一寶又想起呂嬸嬸說的話,讀好書了,也能造火車,還不用花錢。對一寶來說,如果不能花錢就能有火車的話,他當然更愿意不花錢了。
一寶沒想過他想要火車的這個想法,是受一寶影響的,且在一寶的心中,已經生根了。
“那我還是種地吧。”一寶開口,“我只會種地,我種稻谷、種番薯、種玉米、種土豆,賣了錢錢再買火車。”已經有種地經驗的一寶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覺得自己種地挺好的,比讀書還要費腦子好多了,也比做木匠還要砍樹好,他砍不了樹也背不動樹。“我種地的時候還可以養豬,養了豬豬賣掉有錢錢,殺了還有肉肉吃。”
一寶再次為自己的聰明趕到滿意,果然他娘說的對,他是最聰明的寶寶。
一寶點點頭“那我讀書造火車,你種地養豬給大家吃白米飯吃肉肉。這樣我讀書的時候,沒時間給娘種地養豬的時候,還有你可以照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