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原也不是這么窮,以前在村里條件還算是好的,蔣爺爺之前是木匠,在鎮上有工作,后來認識了蔣奶奶。
村里人都不曉得蔣奶奶是哪兒的人,只知道她就是個賣藝的,專門在茶樓里彈曲兒,雖是賣藝不賣身,可拋頭露面的,人總是嫌,蔣奶奶姿色不錯,但大抵是干那一行的,見過太多尋花問柳的負心漢,蔣奶奶最后選來選去,沒去富貴人家中做妾,反而選了老實巴交的不怎么富裕的蔣爺爺。
她曲彈得不錯,加之能去茶樓喝茶的,多是不怎么差錢之輩,聽得高興,便時常的打賞,蔣奶奶帶著豐厚的身家嫁給了蔣爺爺,成婚后,她便呆在了村里。
大房是從頭窮到尾,現在窮,以前更窮,蔣奶奶生了蔣父不久后,大伯父和二伯便得了麻痘,當時大房送兩孩子去鎮上治了大半來月,病沒治好不說,家底還被掏光了,被醫館轟出來那天,還是蔣爺爺和蔣奶奶送了三十兩來。
聽著像是不多,可村里人要是省些過日子,一年也花不了一兩銀子。
鎮上治不好,蔣奶奶又尋了個以前認識的專門走商的老爺,讓那老爺幫忙打聽打聽這種病啥子整,后來那老爺說這種病有個老大夫能治,不過那老大夫在府城,這老爺也是個心好的,知曉他們村里人,半只腳就沒踏出過鎮上,若是讓著他們自己去,府城那般大,怕是沒尋著老大夫,孩子就先完蛋了,于是便帶著他們去。
大房的曉得,人家這都是看在二房的面上才這般幫忙。
這事兒雖是過去幾十年了,可這恩情、大房一直都記著呢。
這些年雖說是幫襯,可就是出個力,送點吃的,這些同那三十兩可沒法比。
當初要是沒那三十兩,大伯父和二伯父估計早死得透透的了。
要是沒有公爹,就沒有夫君。
蔣氏比大伯娘他們還要感激二房,再且說了,她雖是嫁過來不久,可蔣小一這人她是覺得挺好的,勤快、孝順,這樣的討回去做夫郎,那日子過得準是美。
她同她表弟關系還不錯,自是想他娶得好。
要是蔣小一不得行,就算當年二房出三百兩,她也是不愿走這么一遭的。
蔣氏擺了擺手,道:“自家人,客氣個啥子嘛三弟你放心,我這些年雖是同我表弟不怎么見了,可他這人還是挺不錯的,我娘上回還跟我說,我那表弟得了掌柜的青睞,沒準明年就能管人了呢到時工錢肯定也能往上提,要是如此,絕對比那個唐唐什么來著”
一提到蔣小一他姐,大伯娘和眾人臉就沉了,語氣也不怎么好:“唐文杰。”
“哦,對對對。”蔣氏一拍大腿:“就是他,不就是個書生會認得兩字嘛可讀了十幾年了,也沒見讀出個錘子來,有啥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