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妃的百依百順,在陛下這兒,就是正兒八經的菟絲花,一日離不得,貌美放得下身段,驕蠻起來,竟不管不顧,讓陛下好生取笑一回。
不過甄妃卻也是兩股戰戰,聽聞七皇子去招惹皇后娘娘,嚇得差點稱病不出,可一個時辰罰跪,她如何受得了,如此天寒地凍的時候,可別跪壞了,不得硬著頭皮去。
當面倒是冷嘲熱諷,還在陛下這兒告狀,回頭不知道皇后娘娘會怎么磋磨她呢。
如今,甄妃就指望著陛下疼寵,多來看她,不然非得讓皇后娘娘拖出去張嘴罰跪,以解心頭之恨吧。
甄妃話說得卑微,滿心滿眼都是陛下,陛下受用之下,對皇后感官極差,想著皇后的確有些睚眥必報的性子,索性將甄妃這一片的宮權交給她,讓她漲漲膽子,省得每天想著怎么討好皇后。
突然被奪了一部分宮權,還被訓斥為母不慈,皇后得知后,又氣得兩眼一翻。
甄家母子,像極了跳梁小丑,不斷給人添堵,打又打不得,罵又沒有用,時不時來一下,好似赤腳的不怕穿鞋的一樣。
之前還只是慪氣,現在,竟敢動搖東宮和皇后的權柄,不得不引人側目。
陛下的意思,很明顯是贊同的。
跟隨太子的人太多,勛貴也好,清流也罷,都穩穩當當站在太子身后,勛貴相對而言棋差一著,家中子嗣能上位的少,如今愈發沒落,賈元春的遭遇,其實是在敲打這群快要沒落的家族。
想想之前的榮國府,賈代善還活著的時候,別說皇后了,太子都得叫一句世伯,如今呢,嫡親的孫女兒被人磋磨也無可奈何,人走茶涼了。
七皇子能挺身站出來,不少人都有些心動,他們巴不上太子,只能依靠陛下,陛下年紀大了,身體可見是不太好,著實不太安心。
七皇子年輕,后院人數不多,等以后有了爵位,側妃的位置還差一個沒填滿,心動的人家已經在籌謀,也不想著要體面,非得走大選,直接跟甄妃私底下定親,才最穩妥。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在防備皇后娘娘,勛貴跟太子皇后之間,竟因為一個賈元春,悄悄裂開一道縫隙。
眼瞧著,七皇子越發受看重,背后站著的勛貴人士越來越多,太子無語,就算是撿自己不要的,也足夠惡心人,對著他自是一通冷嘲熱諷。
七皇子轉頭就跟陛下告狀,破天荒地讓太子禁足了三日。
想想太子之前的地位,再看看如今,不少人猜測,是不是陛下也看重幼子,開始偏愛幼子了可七皇子又不是最小的那個。
朝堂之事,向來復雜,兩位皇子開始斗雞眼似的鬧,不過七皇子背后的勛貴九成九都上不了朝,太子一時間還真拿捏不了他,不像旁得皇子母族,清流之后上朝者眾多,偶爾來個連坐,誰敢動
有陛下從旁和稀泥,靠著祖上蔭庇,就算太子手上把柄一大堆,處理掉那些勛貴也有些牽一發動全身,并不好下手,此刻也不是下手的時機,只會加快他們抱團,背靠七皇子和陛下。
尤其是開國元勛手底下的精兵,沒那么容易忘記四王八公的恩惠,而且上位者對軍功家族的態度,決定了他以后會怎么對那群武將們,太子想要兵權,此時此刻便不能倉促出手。
果然,就算是雞肋一樣的東西,讓人搶走,也是會有些麻煩的,至少夠惡心人。
大家的眼睛都關注著京中情形,怕一招不慎,全家消亡,自然放在江南的眼神,就少了很多。
甄家要做的事情,順順利利得展開著,悄無聲息,無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