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道“天下萬物,皆有盡時,此乃天數,不可逆轉。我等修行的人卻千方百計想要跳出這個命數,謀求與天地同存,這是逆天而行,若無絕大毅力,秉持無上定性,如何能夠做到因此仙師大多重道尊經,決不輕許濫傳,考校非常嚴苛。莫說是神佛仙業,就是凡間的學問,也從來沒有人可以輕易得到的。你先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孫悟空略想了想,仍是半信半疑,道“道理雖然不假,怎地我在凡間卻從未聽說過”
黛玉微微哂笑,道“你與凡人才打過多少交道他們見你,怕是跑還來不及,怎么會同你講這些你當我騙你么也罷,我就給你講個圯橋三敬履的故事吧。”
孫悟空奇道“圯橋三敬履,這是什么”
黛玉道“這是南瞻部洲舊事。是說有一個年輕人,見到一個老翁坐在石橋上,忽然把鞋子扔到了橋下,然后命他去撿回來。年輕人憐他老弱,就依言而行,老翁卻又將鞋子扔下,喊他再撿來。如此做了三次。年輕人雖然惱怒,念在他年長,仍然取來,跪獻于前。老翁嘆道孺子可教于是夜授天書,乃是太公兵法。年輕人得到這本書,從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匡扶人主,建下了不世功業。”
孫悟空聽得入神,心中已有觸動,但他天生便有一股不肯輕易認輸的勁頭,而且以為這是凡人之事,不能與自己作比,嘴上猶有些不服氣,就笑嘻嘻道“這事卻好辦我生來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人若打我,我亦不嗔,還倒陪他一個禮。這個不難,不難”
黛玉微微一笑,道“你真當三敬履就完了么怎不想想為什么是夜授天書那老翁并不是立刻就傳了書給他,而是穿上鞋子之后,又約年輕人五日后、天明時,于橋上相見。年輕人如約準時到達,不料老翁提前已到,反斥責他誤時,又約五日后再見。第二次老翁又提前而至,然后再約。到了第三次,年輕人索性半夜便在橋上等候,終于打動老翁,這才得了書,因此叫作夜授天書。師弟,這年輕人若無此等精誠隱忍,何以有日后成就這還是凡人功業,你之所求比之又如何”
孫悟空不免訕訕而笑,道“師姐怎地也學了老師父滴氵達,一個故事偏生分成兩篇講,原來是在這里等著我呢。”
黛玉見他仍尚未悟,便正色道“修行總以沖虛守靜、靈府平寧為要,最忌心猿意馬、神不守舍。我本來見你鐘靈獨秀,固然極好,只因為出身異類,天生總有一種難馴的野性,遇事時還能憑決心戰勝,無事時反而難以察覺約束。
“試想你從前在東、南二洲訪道,尚且不覺得煩累,為什么現在做些許雜事,便忍不住出言抱怨師父既然收你為徒,還怕他不肯教你么意亂欺心,本是修行大忌,若不能堅毅不拔、動心忍性,絕難駕馭調伏;假使仙緣來得更容易些,又要平添幾分浮躁輕狂,再不警惕自省,恐怕還會增加魔難,那就是禍非福了。”
孫悟空本有慧根,聽了這話,如遭當頭棒喝,回想近來所為,不禁悚然而驚,又知這番話實乃推心置腹,心中大為震動,當即深深下拜,道“我知道錯了多謝師姐教我,感激不盡”
黛玉見狀,也甚覺欣慰,伸手將他扶起,含笑道“你肯聽勸,可見智慧與福德都是不差,如果肯用心,處處都是修行。這其中的道理,你還要好好體會才是。”
孫悟空誠心受教,果然不久后便得祖師開始傳授伏魔誅邪的功夫,自此深敬黛玉,于親近之中更多了一種信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