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卻皺起眉毛,答道“歌訣學完,已解我許多疑難,只是仍有些美中不足之處,想來卻不是歌訣的緣故了,我還需慢慢參詳參詳。”
黛玉對教學之事向來用心,務求盡善盡美,因此問道“你這樣說,我聽不明白。到底是哪里有問題”
孫悟空微一沉思,道“不好說,還請師姊一觀。”便從樹上折一花枝下來,去掉細枝末葉,當作武器演練起來。
黛玉對這類降魔功夫雖不曾練過,但她此時修為已深,知道所謂的神通法術與降魔武藝之類不過都是證道途中的應用法門,雙方其實是體用之別,因此才有“一法通,萬法通”之說。這時見孫悟空演練,再結合歌訣與他曾經對石壁上圖畫的描述,漸漸便看出了端倪。
原來當初那些石壁上的圖像,乃是以飛禽走獸取象,模擬姿態成招,往往上一幅圖還是猛獸盤旋俯沖,下一幅圖就成了鳥類振翅沖霄,若全照圖解,身形變換之時,常常難以銜接,再加上兵器,更是十分別扭,若在對敵之時,豈不是送上門的破綻
按說孫悟空這樣的內行都無法可解,黛玉本也想不出什么轍來才對,可她到底見多識廣,人又冰雪聰明,正因為從未涉足過這類武技,才更能不落窠臼。
眼看孫悟空折轉騰沖,她忽然突發奇想,心想“他這礙難,實則是招式變換時著力處不對,以至于步法跟不上身法,總不能圓轉如意。要說天下間最變幻莫測的事物,都脫不開奇門陣法,若是以九宮八卦為基礎去推衍,不知能否相合”
念頭轉到這里,便忍不住在孫悟空招式轉換間以此方法推算,漸漸發現竟真能夠暗暗吻合,黛玉喜不自禁,當即喚了他來相告。
這奇門之術據傳為黃帝依九天玄女所傳天書而創,乃是將一年按八卦分為八節,一節又分為三氣,是以一年有二十四氣,每一氣又分三候,于是有七十二候,一候又有五日,于是有三百六十日,一日有十二時,便有四千三百二十時。奇門以一時為一局,故而有四千三百二十局。
之后黃帝的丞相風后身為伏羲后人,善推伏羲之道,以冬至陽生,起坎艮震巽四卦,統氣一十二,候計三十六,分局五百四十,為陽遁;以夏至陰生,起離坤兌乾四卦,如法計數,為陰遁,最后合陰陽二遁為一千零八十定局。
風后這種制法,實乃萬世不易之法則,黛玉便從這里教起,滿以為憑孫悟空之聰慧,很快便能學會,誰知他在術數上竟意外的笨拙無比,定局已是難記,再配上天干地支與六十納音的演化,不多時便已暈頭轉向,休說應用,便連個計算都不能明了。
黛玉大為不解,責怪道“你平日里千伶百俐,怎么這會兒如此蠢笨不會是故意與我玩笑罷”
孫悟空是有苦難言,力辯道“這怎么是我笨練功本是要專心致志,這又是分辨方位,又要計算數理,還要轉換時辰方位,一心幾用,如何能夠譬如師姊,施法行術之時,難道還能分心他物么”
黛玉神色微妙,輕瞥他一眼,道“你不是都看見了么,我先前施法時不也在撫琴嗎雖是以琴聲催動法術,與琴曲本身卻不甚相干。這有什么難的正所謂明心安內,神守于外,對我等修行人來說,怎么就不能一心多用”
孫悟空目瞪口呆,心想“我只當那曲子才是法咒哩要是叫我這樣,只怕一樣也做不成”他求學從不怕苦怕累,此時卻不禁心生畏懼,于是又求黛玉道“我是個愚鈍的,比不得師姊,還請再精簡一些教我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