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將眾人這一番情態看在眼里,卻無暇計較。她這時才是深悔當日沒有對孫悟空多作提點,現在難得祖師親自垂詢,若不趁機求些上乘道法,豈不是白白浪費這天大的機緣但她又深知孫悟空頗有些劣根性,凡事總是貪多求好,似祖師這般問法,只怕他貪心一起,什么都想學,反而抓不到重點,還要倒惹祖師不快,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卻不知孫悟空早存了念頭,眼下正是瞌睡送枕頭,因是得了個好機會,他是不怕獅子大開口的,果然貪念又起,生怕漏了旁的機會,便笑答道“但遵師父教誨,只要有些道氣兒的,弟子都可學得。”
黛玉哪里還不知道他,頓時心中微沉,只苦于無法示意,也是無可奈何。好在祖師鐘愛孫悟空美質天然,倒也不嫌他粗野魯莽,笑道“我教中有三百六十傍門,教外也有雜家別傳,更有動靜和合之道,都有相應的正果可得。只不知你想學哪一門”
孫悟空笑道“師父說的這些,弟子全都不曾聽說,卻不知道該怎么選哩”
祖師便又耐心歷數,并問他是否愿學。
孫悟空一一聽來,只覺得無一不是神通廣大的手段,心里不可謂不心動;可是當日他聽得黛玉說起玄門真經,又實在是深以為然。回想自己尋仙訪道之初,也是由老猿之死引出,正所謂人死如燈滅,再好的人才,再大的抱負,一旦壽盡,也只能與草木同朽。可見修道之本,還是在于得長生,若可得長生久視,便有天大的事情,也可徐徐圖之了。因此他常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務必以長生為要。
因此這時無論祖師說起哪一門術法,他總要問一句“可得長生否”,但凡不可得的,一律推辭不學。可是道家雖有傍門三百六十種,卻全都不是得道成仙的路徑,要想以此成就仙業,又哪里能夠做到呢
如此到得最后,孫悟空竟是把傍門別傳全部否掉,直氣得祖師親自下了高臺,手持戒尺,將他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間,將中門關了,撇下眾人而去。
眾人萬萬想不到情勢如此急轉直下,先前的滿腔妒羨,現在全都轉為微妙的憐憫,一時間都嘆他不知好歹,怨他粗鄙無狀,有如李瑞那等人,更是借機會呵斥喝罵。
孫悟空這時卻偏偏不惱,見到虞穎這種真心為自己擔憂的,還有心思賠笑幾句,對李瑞等人,則干脆不理,只管齜牙咧嘴地將他們一一噓退。
黛玉見狀,一時之間竟也難以分辨他是真不在意,還是惱羞成怒。有心說他幾句,到底是心里不落忍,想著事已至此,罵他也無濟于事,等到眾人散去,黛玉便溫言寬慰道“那些人說的話,你很不必放在心上。傍門之術實非證道法門,學了也只是讓人分心,徒然浪費精神。以你的資質,便是不學也沒什么。今次這件事,你不用太過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