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珍和小姑子聊了許久,從小姑子口中得知小叔子明年要參加高考,今年暑假沒幾天假期,他們一家人在廠子那邊住了十年,如今回來華都大學附近的住處,相當于重新開始生活。
爸媽上班,弟弟上課,哥哥嫂子回老家,只有小姑子一個人在家閑到發慌,某天終于閑不住了,在哥哥嫂子信箱里留了張紙條,表示要來找嫂子聊天,順便蹭頓午飯。
在齊玉珍看來,小姑子心性不算多壞,她還是歡迎小姑子偶爾來家里做客的。
“放寒假的時候,嫂子去找你剪紙剪窗花,過年貼家里,哥哥嫂子家里是沒法貼了,租來的房子,房東要求很多,我們不會往屋子里貼什么東西,最多就是廚房墻壁貼了防油污的紙,這個不貼不行,飯菜做完還是要立刻擦灶臺,以免油污積累。”
“今年寒假,我們全家人應該都要住進老屋了,爸媽說過今年下半年忙完,寒假就好好休息,到時候去老屋剪窗花好了,老屋隨便咱們貼。”
齊玉珍還是第一次聽說寒假要住老屋的事情,連忙問小姑子更多細節。
小姑子口中的老屋原來不是指爺爺奶奶住的房子,不過也是在爺爺奶奶家附近。
丈夫之前和她提過一嘴家中的房子,不是單位分配房,是屬于父母的房子。
除了公婆,姑姑和叔叔兩家人寒假也會住過去,他們在那邊也有房子,三兄妹房子是并排的,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房子就建好了,房子的年齡和他們差不多。
一大家子實在太多年沒好好聚在一起,過年的時候計劃多陪陪爸媽。
經歷了這么些年,他們明白不能只顧工作,還是要多陪陪父母的。
誰知道以后會不會突然又出別的事情,導致家人分散多年沒法相見。
有時候一別就是永遠了。
兩人聊到宋尋舟來喊吃午飯,宋蘭馨吃到哥哥做的飯菜,沒說哥哥壞話了,妹妹不說壞話,宋尋舟也不吭聲,兄妹兩人相安無事吃完午飯。
吃完午飯,宋蘭馨心滿意足回家。
齊玉珍陪丈夫收拾碗筷,說起寒假住老屋的事情。
宋尋舟聽到,并不意外。
他事先不知道,隱約猜到過。
“我們和爸媽蘭馨一起過去嗎”齊玉珍詢問丈夫的意思。
大學寒暑假沒什么作業需要完成,和公婆小姑子一起去似乎不是問題。
也就小叔子可能要因為高考留在學校學習。
小叔子和自家妹妹玉蓮是同一屆考生,妹妹學校放假多幾天,暑假差不多放了一個月時間,是把夏收假算進去了。
小叔子是華都本地人,家里親戚除了她這個嫂子,三代內就沒有出身于農民家庭的,沒有夏收假秋收假,只需要安心備考。
也不知道小叔子寒假放幾天。
宋尋舟“等尋祺放寒假,再帶著尋祺一起回去。”
他不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感情不算很深,再有個整天叭叭不停,非要拉著嫂子聊天的妹妹,他不是很想一放寒假就回老屋。
先和玉珍在他們自己小家待幾天,畢竟回到老屋,他就很少有機會和玉珍相處說話了。
回到老屋,玉珍不是他一個人的,是大家的了。
齊玉珍沒意見“好吧,尋祺讀的高中離我們家不算很遠,到時候問問他寒假時間,只要不是很短,我們都都等他一起回老屋。”
開學后,大學城更加熱鬧,今年新生多是十八歲十九歲的應屆生,學生年齡差距不如齊玉珍這屆大。
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齊玉珍俞念她們也升級成為了學姐。
“這么大個牌子立在這里,應該不會有新生偷我們玉米吧”俞念看著大牌子。
上面寫的是“警告”,警告不要偷田里的作物。
這都是她們辛勤的勞動成果,不出意外,玉米十月份就能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