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不能是丈夫覺得她不能。
宋尋舟找來玉珍親手織的圍巾圍到脖子上。
看到他戴上自己織的圍巾,齊玉珍不由開口“尋舟,我織的圍巾不如我們買的圍巾暖和,感覺這兩天太冷了,不太適合戴它。”
他們夫妻都有兩條圍巾,一條買的,一條對方親手織的。
今天丈夫給她戴的圍巾,選的可是買來的那條。
因為實在太冷了,圍巾洗了曬在陽臺很快就會凍得硬梆梆,能當武器使,所以圍巾等一些備用不夠的衣物用品,沒法頻繁洗,她今天戴的圍巾,前兩天出門上學也一直戴著。
另外一條洗曬后,收回來了,到今天早上為止,已經“解凍”,能戴脖子上了,丈夫還是選擇給她戴上“臟圍巾”,用意很明顯了。
不就是為了保暖嗎
宋尋舟“我是華都本地人,從小到大在華都生活,體質早適應當地氣候了,我知道你給我織的圍巾能擋風保暖,你就不一樣了,你到了冬天容易水土不服,保暖工作必須做好。”
確保“萬無一失”,出門就要讓玉珍穿戴成“密不透風”的小熊。
“好吧誒,尋舟,外面是不是下雪了。”小熊玉珍透過窗簾布的縫隙看到什么,趕緊湊到窗邊,鉆進窗簾布里,貼著窗戶看外面。
真的下雪了
宋尋舟走過去,對外面下雪并不驚奇“我們趁著雪下大之前出門。”
“好”齊玉珍有點激動。
終于出門,宋尋舟一手提著籃子,籃子里放了兩盆餡,碗扣在盆上面當蓋,一手抓著雨傘。
要走進下雪的世界了,宋尋舟看妻子的興奮模樣“玉珍,撐傘,傘給自己撐,不用給我撐。”
齊玉珍不解“念念和蘭馨跟我說華都下的雪一般是干雪,落到衣服上,進屋抖抖就掉落下來,都不會把衣服打濕,不用撐傘。”
她不喜歡冬天,她喜歡雪。
可能是從小到大沒見過幾場雪,看到雪有點激動。
宋尋舟解釋“撐傘主要是擋風。”
“噢噢,我知道了,我撐傘。”齊玉珍聽話打開傘。
丈夫說的話,她偶爾會選擇聽,但不完全聽。
外面刮的風不算大,不會刮翻傘面,就是很冷,感覺到風吹過來的方向后,她將傘朝風撲過來的方向,丈夫也在她的“保護范圍”內。
盡管這傘撐和沒撐區別不大,她還是要幫丈夫擋擋的。
宋尋舟看出她的心意,沒說什么,心想下午或者晚上回家,一定要抱抱親親玉珍。
公婆想接爺爺奶奶過來是覺得太冷,怕他們在老屋出事,畢竟老屋只有爺爺奶奶住,沒有兒女也沒有保姆看著他們。
爺爺奶奶可以拒絕不來,他們還沒到行動不便的程度,他們過來不光是因為太冷,還有個原因,前不久開了重要會議。
報紙上面都是頭條了,排面不亞于當年恢復高考的新聞。
恢復高考對教育行業來說無疑是大事,但暫時沒有影響到各行各業,也不是所有人都關心高考恢復的事,本次會議決定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這影響范圍就很廣了。
齊玉珍已經看過報紙,報紙沒說具體舉措,但是可以知道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
農村不就是以農業為主,前兩天上課,有些老師上課只是說幾句大會的事,極個別非常關心大會的老師直接用一節課的事情和他們講析這次大會。
老師講的內容和報紙上的側重點不同,但能知道這次大會做出的政策意義非凡。
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老屋那邊是有親朋好友的,然而幾十年間遇到過許多事情,親朋好友越來越少,不是已經離世就是出國或者搬家到別的地方,曾經的“富人區”越發荒涼。
大會的召開,爺爺奶奶實在太想和人討論,干脆過來住,大學城有方便聯絡的老朋友,也有兒女,雖說三個兒女基本走技術工程方向,一門心思鉆研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太關心政策,但是該了解的都了解了,他們能和子女討論。
兒女們不善言辭,還有兒媳女婿呢,他們的女婿心思活泛得很,什么話題都能聊下去。
來到爸媽家里,宋尋舟把籃子交給站門邊迎接玉珍的妹妹,自己幫玉珍拍掉玉珍衣服上的雪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