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快到爺爺奶奶家門口,齊玉珍將圍巾拉上來,遮住臉。
進去爺爺奶奶家里,看到爺爺奶奶了,她才露出臉,奶奶見著她的樣子,讓她趕緊去爐子旁邊暖暖身子。
這下不用擔心爺爺奶奶會不會凍著了,因為爺爺奶奶都不在爐子邊上。
齊玉珍聽奶奶話,先去取暖,宋尋舟跟在她身邊。
中午午飯吃的是掛面,掛面煮得快,人多要煮兩三鍋也不費時間。
待在爐子旁邊取暖的小兩口趕不上第一鍋,準備吃第二鍋。
直至吃完午飯,齊玉珍才不覺得冷了,開開心心和弟弟妹妹們一起貼春聯和窗花。
小叔子尋祺是負責貼的人,他的哥哥尋舟被被安排去買菜,買晚上的食材。
大家很有默契,沒詢問宋尋祺高考的事,不光長輩,小輩們也沒提起高考。
或許不是默契,是壓根不覺得高考對尋祺來說有多難。
尋祺的氣質和哥哥尋舟有點像,齊玉珍也覺得高考對他來說不是難事,根本沒必要讓尋祺別緊張。
倒是自家妹妹玉蓮,她每個月寫信回去都要提妹妹高考的事情,讓妹妹不要緊張,不要有太大壓力。
自家妹妹確實不可能考得過尋祺,七月份的考試不知道會不會是全國統一卷,不統一,讓尋祺去參加她老家省份的高考,也會比妹妹玉蓮考得好。
她不覺得妹妹笨,妹妹和尋祺的成長教育環境都不一樣,怎么比
她已經知道全家學歷了,不說公婆叔叔姑姑這些人的學歷,只說爺爺奶奶,他們竟然都是大學生。
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大學生可比現在的大學生傳奇多了。
很多都是如今叫得上名字的偉人了。
他們家庭居然還沒出現正正得負的結果,別看堂表弟弟妹妹們性格各異,有兩個甚至還顯得“自卑”“沒信心”,可是一聽成績才知道,回回考試成績排年級前幾名。
名列前茅卻有點自卑,不自信。
在他們概念里,穩定考年級第一,將來都不一定能超過爸爸媽媽,更不用說穩不住了,是爸爸媽媽的光芒讓他們沒信心的。
齊玉珍認為高中要保持年級第一比大學保持專業第一難多了。
不能說每個專業,起碼她的專業,只要聰慧加上努力勤奮,考專業第一不難。
讓她讀高中,讀縣城高中再加上遇到好老師,她有可能保持年級第一,來到華都真不行。
因為憑她的聰慧勤奮,根本無法與天才“抗衡”,要是遇到勤奮的天才,那是絕對被碾壓了。
讀高中要保持第一,需要和第二拉開遠遠的距離,全能不偏科才行。
在這些弟弟妹妹難過成績“不好”的時候,他們爸爸媽媽安慰的話竟然是說,又沒關系,不求你們多出息,只要愛國就行了,以后無論到哪,不要忘本,不要忘根。
聽得齊玉珍又感動又詫異,詫異于他們的語氣,活像是自家孩子要危害國家一樣。
弟弟妹妹也是很無語,爸爸媽媽說得好像他們很容易走歪路。
爺爺奶奶反而覺得自己的孩子沒說錯,小朋友們在國內可能沒感覺,到國外生活學習幾年,是很容易被外面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影響,就像他們的姑姑叔叔,都有留學經歷,只有他們不多的幾人選擇回國了。
如今改革開放了,希望來了,也不見得他們會想回來。
爺爺奶奶教公公和叔叔姑姑愛國,公公和叔叔姑姑也教自己孩子要愛國的。
齊玉珍不知道丈夫的想法,問他本科畢業后有沒有出國留學的想法。
他是五年制學制,等五年畢業后已經三十歲了。
她問丈夫不在乎年齡,拋開孩子,有沒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