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學期,班里同學因為論文重新分組,每組仍是十個人。
他們畢業論文需要選一種作物進行研究。
齊玉珍大一實踐課選的是玉米,大一也有實踐課,大一不能和大一重合,換成種植番薯了,她知道番薯比玉米好種一些。
穩妥起見,畢業論文農作物選了番薯。
俞念想也不想,跟著齊玉珍選了番薯。
可惜的是,兩人都選了番薯,卻沒分到一組,不是同一個論文指導老師。
因為涉及作物種植,所以大三就進行論文選題了,同組十個人開始種番薯前需要先選題,一個組都是研究番薯,選題重復的,導師會讓重新定選題。
知道選題這關就有可能不通過后,齊玉珍回家鉆研番薯研究方向,甚至還求助親朋好友。
人多力量大,在上交選題前,她已經列出來十幾個選題,都不算太偏門,資料找起來沒那么困難。
蘭馨和她同年畢業,蘭馨不需要種田實踐,所以沒必要大三就進行論文選題,幫她這個嫂子出過主意后,說是等她要選題了,希望嫂子能給她出出主意。
齊玉珍一口答應下來。
在把選題交給導師前,她還給俞念看了自己的選題方向,表示只要她有一個選題能用,確定下來了,剩下的選題都能給俞念參考。
俞念原先還頭疼,覺得自己想的選題太空泛,可能沒法通過,看到玉珍的選題,頓時來了靈感。
組里有同學動作比她快,已經拿著自己的選題去找過導師了,然而沒通過。
導師不會給選題指導,太難了。
給俞念看過選題后,齊玉珍去找自己的論文導師。
論文導師是她熟悉的老師,以前幫輔導員干活的時候,有幫這個老師取過兩次包裹,后面老師還給他們班上過一學期課。
她找導師的時候,導師正好不忙,有空幫她看選題。
不得不說她的智囊團很強大,十幾個論文選題,在導師看來都是言之有物的,看完,給她提了點意見,幫她排除了幾個對本科階段來說還是太高深的選題。
簡而言之是排除了比較費時間的幾個,剩下的由她自己選。
齊玉珍其實已經有了方向,很快選了自己想選的。
學校畢業論文工作組規定不能過度干預學生論文選題,不能直接方向,需要讓他們自己想,既然學生自己已經確定好選題了,導師又剛好有時間,就跟齊玉珍這個學生多說了幾句寫論文的注意事項,順便讓她抄下論文格式。
齊玉珍這趟收獲滿滿,從導師辦公室出來就去找俞念,把自己得來的信息全部告訴她。
關于論文格式,特意說明兩個導師的規定或許會有所不同,她得自己去問一嘴,別選題通過了,格式沒通過。
俞念聽完“你不要主動跟小組的人說自己選題通過了,我也給你保密,省得組里有同學知道你選題通過,要抄你的選題。”
和玉珍當好朋友,真的太幸福了
別人不能抄,她可以正大光明抄
“嗯,我只告訴你一個人的,我那些選題全部能用,老師幫我排除了幾個,你從剩下幾個里面選吧。”她已經通過,就把選題紙條交給俞念。
俞念收下紙條“肯定不能選一模一樣的,等我仔細想兩天再去找導師。”
盡管不是同個導師,謹慎起見,俞念還是準備自己動動腦筋。
不能完全抄玉珍的選題。
大四上學期結束,班里大部分同學都分配到工作,除了選擇跟著老師繼續做研究和準備留校工作的幾人,下學期基本不待在學校。
離開學校的學生,自己沒法選擇分配到的單位,但是在分配之前會統計他們的意向,意向留在華都工作還是回到家鄉工作。
這個選擇還是比較人性化的,俞念作為華都本地人,毫不猶豫選擇留在華都工作,成功進入本地農業部門實習。
農學專業的學生,除了華都本地人,極少選擇留在華都工作,都是填了家鄉。
作為大學生,畢業就能得到干部身份,國家會給他們分配到省城相關部門,回到家鄉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