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秦溪出去采購家電,趁機在海市城內好好轉了轉。
壽北還沒有一二環的概念,海市的城市開發已經涉及到了二環。
光是研究所周邊的老舊房子,據了解已經賣到了七八百塊一平,要是新建小區單價會更高。
照這個趨勢下去,投資房產確實是一條賺錢的路。
不過對秦溪而言,這只是其中一條路,她想做的依然是飲食業。
江柳燕哪會不了解秦溪,兩人交談短短幾句就立刻明白了過來“餐廳”
秦溪點頭。
“你這是真打算把分店開到其他城市來”
“海市是第一步。”秦溪豎起一根手指,笑“不過在此之前我得先摸清海市人的口味,還得找個大廚掌勺。”
短短幾天吃過的餐廳給秦溪留下了濃油赤醬幾個字的印象。
要做適合本地人口味的菜色還是壽北特色餐廳,都得經過時間考察。
話說一圈,最后又饒了回來。
“當然這些都排在后頭,我留在海市就是為了我家先生。”
秦溪俏皮地眨眼,殷勤地又是給黎書青夾菜,又是挑魚刺。
黎書青笑。
“算我白問。”江柳燕翻了個白眼,余光掃過桌上其余兩人“如楠吃菜,以后你慢慢就習慣他們兩口子的相處了。”
杜懷吃得只能看到頭頂程光瓦亮的禿頭,羅如楠握著筷子,仿佛陷入了自我意識之中。
“菜不合胃口”秦溪也跟著問。
“菜很好吃。”羅如楠真誠地回答“我還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蔥油雞。”
飯菜味道毋庸置疑,江柳燕開玩笑說得那句想吃第一回就想吃第二話一點都沒錯。
她發呆是因為兩人的聊天內容。
看似隨隨便便,輕松愜意,每一句卻都是羅如楠敢夢不敢想的內容。
心底羨慕得使人恍惚,難免將自己帶入了她們其中。
秦溪笑而不語,只是又給她夾了筷子肉絲。
想要怎么做,得靠這姑娘自己想。
搬進海市研究所家屬院的第一個月,秦溪在歸整家里和帶孩子中匆匆經過。
第二月,生活開始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周一到周五,黎書青上班,秦溪就留在家里照看父子五人的生活起居。
周末休息,那他們一家人就會出去到處走動走動。
周天下午就是秦溪單獨出去瞎逛順便考察。
每周二和周天晚上七點,是和壽北各產業負責人聯系的固定時間,她會在家屬院門口電話亭里坐上一個多小時處理。
四月的海市潮得空氣里都仿佛能擰出水來,加上筒子樓里空氣不流通,整棟樓里都潮乎乎的。
水泥地板從早到晚都蒙了層水,走路都要特別小心。
為此,白天家長們都喜歡帶孩子去院里的小花園玩,屋里不敢開窗,悶得人坐不住。
小花園的地面是用瀝青澆灌,恐怕是整個家屬院唯一不濕滑的地方。
孩子們玩耍,大人們也把各自手頭上做的事搬到了樓下。
秦溪第一天就瞧見有人在樓下砌了磚頭當灶煮豬大腸,于是第二天也端了黑鍋到樓下打算烙餅。
剛把灶臺壘好,就聽到不遠處幾個打毛線的大娘聊得正歡。
上個月新搬來的秦溪是談資,不過由于不熟悉,說來說去就沒點新內容,漸漸地也就放棄了。
今天的八卦內容赫然又轉回到了老鄰居們身上。
“聽說了嗎,羅家的事”
萬變不離其宗的開場白,只要這一句話出口,保準能吸引來二四個豎起耳朵聽的人。
“羅家咋了我說怎么好久沒瞧見孔春花”
“羅家二兒媳跑了”
“啥這啥年代還有媳婦兒跑了的事,再說瑞子好歹是個研究員,咋還焦美麗還看不上”
知道些消息的大娘是懂得抑揚頓挫的。
先把眾人目光視線都吸引過來,才慢悠悠地擺了擺手“我跟你說,焦美麗是想跑來著,不僅沒跑成,還讓娘家擺了一道。”
看來大娘還真知道羅家這件事的具體情況。
秦溪請客當天晚上羅嬸子和羅明瑞到處找焦家的新住址都沒找著,后半夜才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