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姓包,丈夫姓孫,兩人都是開寧縣人。
丈夫廠子整改后成為第一批下崗的工人,在親戚介紹下去了壽北幫人冷庫卸貨。
后來壽北海鮮市場開業,各個商家入駐后需要大批工人幫忙卸貨裝裝貨。
孫老哥也在其中一家海鮮店上班。
工作穩定之后,就把妻兒一起接到了壽北團聚。
可誰知道好日子剛過上沒幾年,兒子突然在上學途中出了車禍,當場死亡。
送孩子的孫老哥也因此斷了只手。
包大姐說到這兒,秦溪終于知道他們是誰了。
“你是孫師傅的妻子”秦溪驚喜不已。
孫師傅上班的海鮮店就是四海海鮮店,他出事時秦溪第一時間就讓柳雪花去醫院墊付了醫療費。
孫師傅出院后,秦溪三人又湊了兩萬塊給人送上回海市的火車。
受傷的那只手雖說外觀上沒什么問題,可要想做重活兒是不可能了。
“就是因為有那兩萬塊,成了我們兩口子活下去的底氣。”
兩萬塊或許對秦溪他們來說只是聊表心意,對孫師傅和包大姐來說卻是依仗。
有了那筆錢,孫師傅決定不再找班上,而是做起了小買賣。
有本錢,又遇上改革開放的大浪潮,短短兩年兩人就在開寧縣買下房子,包大姐還又懷上了孩子。
“那都是孫師傅有本事,我就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已。”秦溪謙虛擺手。
“你的恩情我們記在心里,其他都不用說。”包大姐擺手,頗有些興致勃勃“你是不知道,其實我家那口子一直惦記著跟你學廚藝呢。”
要不是手受傷以后無法拿重物,孫師傅老早就想拜秦溪為師。
秦溪笑。
“就是我家這個姑娘,才生出來他就念叨著以后要是能有你一半本事就好了。”
傷痛總會過去,未來充滿希望。
對包大姐夫妻來說,眼下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我記得秦老板收了好幾個徒弟吧”
丈夫回家就經常說起秦溪的那幾個徒弟,各個都已經獨擋一面,成為了餐廳的一把手。
“正式收的徒弟就兩個。”秦溪隨口道。
楊金花和楊蕓,兩人眼下都在報刊亭小吃店里掌勺。
至于劉代周那小子,比起成天悶在廚房里,還是需要腦子的大堂更適合他。
“就沒想再收幾個”包大姐又問。
“收徒講究個緣分,要是真那么簡單,上大街吆喝兩聲就找到了。”
“那倒也是像我就完全沒有做飯的天賦。”
隨著餐廳版圖擴建,各個餐廳都需要讓秦溪能信得過的負責人。
她當然想收幾個有潛力人品也不錯的徒弟去勝任。
可就和回包大姐的話一樣,收徒或許比大馬路上遇到明星的幾率還小,兩者兼得那更是萬中
難尋。
秦溪沒往其他方向多想。
當然也就沒注意到鄭曉雨陡然亮起來的雙眼,宛如重新迸發了生機,希望悄然在心口萌芽。
“”
秦溪又在醫院照看兩天之后,孔嬸子帶著大包小包來替換了她。
看那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要來醫院住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