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雪的姨母長孫令,是武安侯府長女。十五歲時,名滿天下。又嫁給了太子,生下一對雙生子。后來太子登基,她為皇后,她所出兩個子女,秦曜為皇長子,秦曄為大公主。
她在閨中的時候還好,樣樣出彩,不然也不能被選為太子妃。可隨著家翁變成太上皇,夫君成了官家之后,性情里剛毅的一面越發顯現。
五年前,羌族叩邊,景平帝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嚇得直接來了個騷操作,退位給了嫡長子,想著長子軟弱,大不了利用他打退羌族,再令他退位。誰曾想皇位是不可二次回歸的,今上的位置是越坐越牢固,他老人家的權柄是越來越縮小。
羌族來犯,直逼京都,當時的武安侯毅然請命,帶著親兵與新君給的五萬兵馬直奔前線,一舉擊退羌族大軍,打了個漂亮的仗,逼得羌族屈膝求和,大周威風再次遠揚。
新君在前朝忙著調度,和群臣支應,又得防著親爹拖后腿使壞,好容易得了前線的佳音,終于興高采烈奔回后宮。
結果一到景陽宮,卻是人走茶涼。一問,好好好,新任皇后都出宮半個月了
把新君都給氣笑了。
卻原來出身武安侯府的長孫皇后,自幼習得兵法,天賦比兄長更甚,聽說兄長接了旨意,一顆心卻是閑不下來,皇后之位都可以說放就放,兩個孩子也是留在宮里使親信照應,自己偷溜出宮,等到兄長發現她時,大軍都走了幾十公里了。
武安侯又氣又急,還擔心宮里兩個小外甥,求爺爺告奶奶地哄妹妹回去。妹妹只是不應。
武安侯沒奈何,又有趕路支援的使命在身,卻也管她不得了,要綁了她回去,還不知道誰綁誰呢。
當然,他的擔心不是白費的。沒過兩天,他就被妹妹聯合親信綁了起來,眼見著妹妹女扮男裝,以他的身份出現,統領了三軍。
武安侯
長孫令直接把他留下,帶著騎兵突襲了羌族大營,打的就是閃電戰,一擊得手,再追,再破,又驅使一支一千人的小隊,圍魏救趙,突襲羌族內城,造成四路大軍合而為之的威勢。
等武安侯連夜追上大軍的時候,長孫令都已經擒回敵方大王子,準備談條件了。
武安侯
想罵,罵無可罵;想夸,又夸不出來。
最后妹妹還不貪功,直接回宮了,留下這擊退羌族、生擒敵將、守護河山的大功勞給他。換了別人,只怕要樂死。只武安侯心里惴惴,不想貪功,卻也只能被迫貪功。
原因無他,一旦皇后披掛上陣的消息傳出去,他們長孫家只怕要完了,皇后也要完了。
長孫令玩了一招逃之夭夭,還擔心宮里出事,好在她的新君丈夫還是可靠,將宮里控制得死死的。不然皇后出宮的消息就要滿天飛了。
新君是不介意,武安侯沒辦法,人家既是天子,又是丈夫,都不說長孫令什么。可長孫令吃了點甜頭,就上癮了。從那之后,這樣的事情還發生過三次,哪里鬧兵亂,哪里就有“武安侯”的身影。
她要大顯神威,真“武安侯”就得偃旗息鼓。真逼得武安侯學會了遁在家中。
這事雖是個大秘密,可武安侯府是知道的,身為長孫皇后妹妹的長孫質也是知道的。英國公府一家也就三口人,也被官家允許在知情范圍內。再就沒旁人了。
故而秦曄敢與表妹說出口。
盧照雪自幼耳聰目明,一邊聽秦曄說話,一邊觀察前后。此時正是課前,來的人并不太多。
等先生來了,請盧照雪介紹一下自己時,她才站到最前頭,揚起笑臉“各位同窗好,我是盧照雪,的盧馬的盧,照我滿懷冰雪的照雪。我很喜歡辛棄疾,將來,我想做一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