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梁家遞來消息,說人命案已經被大理寺接了。是通州的一樁命案,當年被斷的兇手家人覺得冤枉,正控訴無門遇到這個機遇,急忙到衙門跟前跪著,一個時辰內狀紙就拿了進去。
想來左少卿大人安然無恙。
梁氏整整哭了一個下午,傍晚眼睛腫得像兩個桃子,拉著鏡熙的手絮絮叨叨說了許久的感激話語。
還是她丫鬟提醒說堂小姐該用晚膳了,不然要餓著。她才驚覺,慌忙道歉著離去。
翌日梁家送來整整一車的年禮。另附一封梁太太親自寫的信箋,滿滿三頁紙表達的都是感激之情。又道如今時節不合適,不好登門道謝,待到日后平靜了必然親來。
內有一沉甸甸的兩尺多見方的箱子,在信中言明是給穆家堂小姐的。
箱子打開,珠光璀璨。裝的滿滿當當全是時新的各種首飾。都是京中最好的珍瓏閣打造,價格不菲。平常家中小姐們有個一兩件就十分高興了,梁家也不知道短時間內如何湊到的,居然滿滿一匣子。
穆靜愉收到東西略看了眼便讓人送到鏡熙屋內。又忍不住去了如福堂,關上門悄聲問梁氏,那些珍瓏閣的首飾哪兒來的。
梁氏有些赧然,揪著帕子聲若蚊蚋,“想來是我妹妹的嫁妝。湊了三四年,再加上母親和姐妹們原有的,應當差不多了。”
這和穆靜愉原先的猜測差不多。她不由嗔道,“你們怎可如此破費。熙姐兒小孩子家家,怎能擔得起這樣的禮。”
熙姐兒如今已經十三,嫁妝家里已經給備著了。平日里也不需要那么多華貴首飾,梁家給她的著實太貴重也太多了些。
梁氏忙說“你可別這樣講。眼看著就要過年了,父親能否回家過年都是個事兒。若非熙姐兒幫忙,讓我們知道他還好生活著,我們這個年都要過不下去。更何況家中母親近日來擔憂過甚身體不好,若非知道了父親好好的,她怕是直接要這樣垮下去熙姐兒幫的忙,便是讓我家一起給磕頭都是使得的。不過是些首飾而已,萬萬不足以表明我們心里對她感激的萬分之一。也是你問起了,我怕你疑這些首飾來歷不正,這才與你細說緣由。若你只因它們是這般湊起來的就不要了,我、我便是往后也無顏見家里人,不敢回娘家了。”
說著又要落淚。
穆靜愉有些無奈地連聲勸慰著。
和這位伯夫人相處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怎就沒發現她那么愛哭呢。往后和她說話可得注意點了,免得她哭了太多傷到眼。
順意齋的正屋是三闊五間房。當中明間做小廳,掛山水魚鳥畫。左次間是書房稍間為臥室。右次間可待客用,當中是八仙桌,窗邊置山形圍子羅漢床,床上有炕桌。再稍間則是柜子和許多放置衣物的箱子。
箱子送到順意齋后,鏡熙打開,一眼就看出這些東西是珍瓏閣所出。
原因無他,此處乃是寂王產業。
寂王曾經無數次拿了珍瓏閣精心打造的新款首飾,讓她挑選。美其名曰只有她才有資格佩戴這些頂級工匠所做的飾物。
她素來不喜佩戴太多首飾,無奈他總要硬塞,只得每次勉為其難地略撿幾件。
他便露出高興模樣。
鏡熙想著,若寂王要用太后娘娘佩戴珍瓏閣的首飾作為噱頭來宣傳,也并非不可以。她不是小氣的人,他想借勢明說就是,何苦三番五次地這般。
不過這人向來是說半句藏半句的。
他不明講,她也懶得逼他直說。
因著見過太多珍瓏閣的首飾,且到她手上的每一件都比眼前這些要精致華美許多,故而鏡熙并不知道這些首飾在宮外有多么貴重。
但她覺得得自己不過是幫忙出出主意而已,沒幫什么大忙,實在無需對方送那么多首飾過來。又恐如果原樣把東西送回去不合禮數,反而讓人覺得她瞧不起這些禮。
便撿了一支簪子和一對耳墜留下來,其余的放回匣子里,讓連翹送去給世子夫人。只道是留下的已經足夠,自己年紀輕,不需要那么多的首飾。
穆靜愉很高興妹妹不是個眼淺的,將東西給了梁氏,明言是熙姐兒自個兒不要的,“她說留下的已經足夠。無需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