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大電影節中“商業化”程度最高的,戛納電影節的“分豬肉”式發獎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通常來說,電影節只會有一個電影大獎和一個次獎。但是戛納電影節卻獨出心裁地弄出了三獎,隨后又搞出了四獎。
在長片競賽單元,戛納電影節針對電影的頒獎就有了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和評審團獎。
而在通常參賽片數不多的短片競賽單元,戛納電影節也有短片金棕櫚和短片評審團大獎兩個獎。
“沒關系,能入圍官方單元就已經是勝利了。”蕭雅雯現在倒是想開了。
如果是五年前,別說入圍官方短片單元了,國內媒體對入圍官方長片單元的影片都看不上眼。除非是你最后拿下官方獎項,要么國內媒體連報道都懶得報道。
但現在,別說入圍三大電影節的官方單元了,哪怕是提名一個國際野雞獎項都會在媒體上大書特書。甚至還因此鬧出一個丑聞,前年國內某電影劇組在一個三流電影節上拿了所謂的亞洲電影大獎,結果在國內就直接被吹上了天。
好在國內媒體還是有正義感的記者,經過一番調查只有,發現這個亞洲電影大獎壓根就不是那個三流電影節的官方單元。
只不過是這個電影劇組掏錢自己組織的所謂“亞洲電影周單元”,然后再給自己頒了一個大獎。這個獎項別說當地媒體不知道,甚至連電影節組委會都是一頭霧水。
而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蕭雅雯的調音師是三部入圍官方單元的華語片之一,同時也是國內首部入圍三大電影節官方短片單元的電影。
別看短片的拍攝難度要小于長片,但要在短片領域做到極致卻也很難。畢竟長片起步就是60分鐘,導演和編劇有更多的篇幅講好故事。但短片通常是被控制在30分鐘之內,這對導演和編劇的要求就提高了許多。簡單來說,寫短篇小說難度不高,但要寫好短篇小說那就難度很高了。
“對了,胡總,我們短片的交易前景如何”蕭雅雯問道。
雖然蕭雅雯不差錢并且拍短片很多時候也是“為愛發電”,但這不代表蕭雅雯不關注自己電影的商業價值。
通常電影節上交易的是電影的發行權和改編權,其中發行權是重點。因為這里牽扯到了電影的院線公映權、電視公映權及點播權、影碟發行權等等,真要是在北美、歐洲、米旗國這樣的大型票倉地區,那還是能賣出價格的。
“雖然進入官方單元的電影都有官方安排的宣傳,但短片素來就不是交易熱點。”胡維新說道,“倒是有公司來咨詢過改編權的事情。不過你不是說你要自己改編么所以我這邊拒絕了。”
“那昆侖和亞洲呢”蕭雅雯問起國內的發行公司。
國內三大院線中,太平洋因為專注院線發展而沒有涉足發行業務,剩下的昆侖和亞洲都有自己的發行公司,所以它們也會來三大電影節采購版權。
昆侖的優勢在于它們具有全亞洲發行的實力,而亞洲則在于它們具有院線、電視和碟片的混合發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