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在大體相似的劇情連續出現三次之后,電影終于開始解釋這是為什么了。
而當觀眾看到捕獲他人記憶并將其他人的記憶植入其中的技術時,頓時坐不住了。
武建軍是國內的一個科幻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名專業的影評人。他在一份本地銷量還不錯的生活類報紙上擁有自己的專欄,因此他的生活過得還算舒適且體面。
他本來對源代碼這部打著“科幻片”旗號的電影是沒有興趣的,奈何自己收到了一家合作還算愉快的電影發行公司所寄來的電影公關票,于是他只好“勉為其難”地來看看這部電影了。
電影的開頭正如武建軍所預料的那樣,就是用“火車爆炸”作為噱頭。可當后面連續三次重復相似劇情的時候,武建軍就有些疑惑了。
這種時間線重復的科幻片在國外也的確有,但是做得好的卻沒有幾部。可就是那幾部做得好的基本都是科幻影史上的經典,難道這部源代碼是一次對經典的拙劣模仿
可當電影將“時間線重復”的原因講了出來之后,武建軍就徹底激動起來了。
“入侵記憶”那可是非常有趣的科幻設定,但它的難度也非常高。科幻片不是讓你胡思亂想,他是基于科學基礎上的幻想。
而源代碼就很高地解釋了這個設定,比如為什么記憶只有“八分鐘”,那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海馬體能夠儲存的記憶上限就是八分鐘。
目前的科學技術還沒有真正解釋記憶的由來和讀取,但是卻已經可以檢測到海馬體的生物電。因此基于這個研究而形成的“八分鐘記憶讀取技術”在邏輯上是可行的。
至于記憶的侵入就更好解釋了。既然能夠再現海馬體內存儲的記憶,那以完全體感的形式將另外的人植入到這個記憶里就壓根不是問題了。
至于這段記憶是為何是在有新的干預下還能流暢運行并適當擴展,這個盲點就自然而然被人忽視了。
隨著電影的放映,武建軍發現原來記憶入侵也是有門檻的,因為完全入侵一段記憶并不是所謂的“體感游戲”,這其中涉及到“適配性”的問題。
武建軍倒不覺得這個是在故意設計“劇情門檻”,而是既然人體本身就會排斥侵入體,那人類記憶自然也有這樣的能力,這完全符合邏輯。
而且有了這樣的門檻后,才能解釋為什么男主角都那樣了還要繼續從事這個工作。
而當電影最終結束的時候,武建軍則是再度陷入了困惑中。他能理解電影中提到的“入侵記憶”、“量子纏繞”及“平行宇宙”,可最后為什么男主角能夠在另一個位面聯系到這個位面難道這個位面已經另一個位面重合了亦或者在“平行宇宙”論還包括“時間線修復”
武建軍知道在生物學、地質學及環境學界有所謂的“蓋亞理論”,意思就是我們的地球雖然是一個無機體,但不代表她是沒有意識的。地球是有能力進行自我修復的,同時會讓這種修復是有利于地球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