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直接將投資他的北美電影公司給弄到破產,直接斷送了這位再進軍北美的所有途徑。
其實在這四位大導演之外,還有很多不是特別出名的導演也想過去北美鍍鍍金,但無一例外都是慘敗而歸。所以有了這些案例之后,很多國內導演都相信東方與西方本質上還是兩個電影市場,東方的導演想去西方市場獲得成功是很困難的。
反倒是西方由于比東方先發展了近百年,所以在全球文化霸權上是略有優勢的,因此導致西方導演的作品在東方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但我的確覺得我們應該考慮下我們公司的西進戰略。”蕭雅雯對薛永清說道,“老薛,北美和歐洲的主流電影市場加起來可還是比我們整個東方市場要大一些啊”
目前全球十大票房市場,花旗國和華夏國算是齊頭并進,很難說誰是壓倒性的第一名。而緊隨兩者之后的是東瀛國,全球第三大票房市場。可是之后第四到第十都是北美和歐洲的國家了。
高麗國堪堪能夠擠進前20名,而它的前面還有東歐、中東和南美國家。所以如果按照簡單的東西方電影市場劃分的話,即便不統計中東、非洲和南美,北美加歐洲還是穩穩贏過東亞與東南亞市場的。
薛永清想了想之后,回答道“的確,我們也應該在花旗國收購一到兩家電影公司,參與到它們的電影制作當中。”
在花旗國,電影公司對資本的警惕心非常高,通常是不會和資本合作。但是后期隨著電影的制作成本越來越大,電影公司漸漸無法承擔之后也不得不向資本尋求資金援助。但電影公司為了避免自己被資本控制,通常只允許資本投資電影而禁止它們投資公司。
但是一部電影有賺有賠,甚至大部分時候都是賠本的情況下,資本肯定不愿意進場。于是花旗國的電影行業就發明了一種公司叫“拼盤投資”公司,專門為電影行業服務。
這種公司會根據他們的預估從一家或多家電影公司手里打包買下多個電影項目進行包裝,然后以“打包投資”的名義邀請資本進場。此時這種投資里的風險是可控的,甚至拼盤投資公司還允許資本可以選擇其中幾部投資。
這不僅給了花旗國的資本進入電影行業的機會,同時也讓東方各國的電影資本找到了投資北美電影的機會。不過東方這邊的電影資本除了想賺錢外,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搭個順風車來培養下自己的演員或導演等幕后人員。
不過蕭雅雯和薛永清還沒有就此討論出一個方案的時候,一條突如其來的新聞再次將蕭雅雯拉入到輿論風波中。
在公關部經理的提醒下,蕭雅雯是全程黑臉地看完了這個記者會。
記者會上,被譽為“國內電影世家第三代旗幟”的陸垚舉行了“新片發布會”,表示他將執導一部制作成本高達15億元的武俠巨作。
此時由于流媒體還沒有興起,所以電影圈內部有個所謂的“收益預測公式”。那就是院線票房收入必須是制作成本的3倍才能保證電影是賺的,否則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