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與蕭雅雯商量妥當之后,薛永清便搭乘最近的一次航班飛往花旗國。他這次的目的是為雅雯電影公司在冬青樹市尋找一家合適的“殼公司”。
“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我們雅雯電影的馬甲公司。”蕭雅雯囑咐道,“所以必須要有獨立制作小成本電影的實力,至于有沒有自己的片庫無所謂。此外就是如果收購成功后,還要在公司內部組織一個投資部門,我們以后要通過這家公司參與一些花旗國電影的制作。”
作為花旗國乃至整個北美地區的影視制作基地,冬青樹市幾乎是每年都有一百多家影視制作公司成立,但同時又有百余家影視公司關門。
按照冬青樹市的專業報紙冬青樹市日報的報道,絕大部分新成立的影視公司是熬不過第一年的;而即便熬過了第一年,最后能堅持到第四年的電影公司只占當年公司總數的2到3左右,可想冬青樹市內部的競爭有多大。
在冬青樹市現存的近三百家小型影視制作公司中,大約有一半是屬于演員或編劇的“皮包公司”。演員或編劇通過這些公司進行投資他們所參與的影視劇,算是一種避稅手段。
而剩下的另一半影視制作公司里,又有一多半其實只具有制作“非院線首映directtovideo”電影的能力。這類電影通常不會在院線上映,主要是售賣版權給影視點播頻道或影碟制作公司。
因此蕭雅雯的要求其實真的執行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
而就在薛永清在冬青樹市里“淘金”的時候,最近這段時間極少出門的蕭雅雯總算是被記者們逮到了。
“蕭導演,你是如何看待陸垚導演的那番話”有記者詢問道。
“用眼睛看唄。”蕭雅雯半開玩笑地回答道,她可不想正面去回應這種言論。因為自己不管如何回答,那最后都是給陸垚的新片增加熱度。
但是對記者來說,他們是巴不得這些名導吵起來,這樣他們才有報紙的銷量。
于是又有記者煽風點火地問道“蕭導演,那你是否認同陸垚導演所說的那樣,那就是你的源代碼并非一部根正苗紅的華語電影呢”
“那你是否也和陸垚導演那樣認為科幻作品不屬于我國文化作品呢”蕭雅雯反過來給記者挖了一個坑。
不過記者既然是挖坑高手,他們當然也會提防別人挖坑來埋自己,因此那個記者說道“我認不認為不重要,但蕭導演是否認為陸垚導演的話有失偏頗呢”
“武俠題材也好,科幻題材也好,那都是作品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已。真正看一部作品的屬性那還是要看電影的內容表達。”蕭雅雯說道,“那你是否覺得源代碼所講述的故事內核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呢只不過這個故事的外面套著一層科幻的皮罷了。”
蕭雅雯的話讓記者們陷入了思考,因為源代碼中涉及的案件放在任何國家都是成立的,所以你不能說這和華夏無關。除此之外,片中所展現出的那種“
犧牲精神”和集體主義”則更是華夏電影的熱門敘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