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廚房到三房的距離并不近,天一冷,菜送過來里頭的豬油都凝固了,別說王氏瘦了,就連蘇洵與程氏都瘦了。
宋嬤嬤也跟著連連搖頭“真是可憐了大姑娘。”
“大夫人帶著大姑娘他們回來,原是想給大姑娘說一門好親事,如今光顧著府中這些事兒,大姑娘的親事還沒影子了”
連蘇轍都覺得王氏這是本末倒置。
他覺得這件事與自己沒多大關系,畢竟一樁樁在蘇軾看來仿佛天塌了的事與他毫無相干,誰叫他每頓只能吃肉糊糊
但一日日下來,他發現蘇軾真的一不折不扣小吃貨。
因蘇老太爺的病,所以年前蘇轍就每日呆在三房,見蘇軾每日啟蒙回來嘴里就叫著餓,一口氣能吃上兩個諸色夾子。
夾子是宋代特有的小吃,用筍或藕或茄子切成連刀片,里頭夾上肉,蒸了或炸了吃。
蘇軾要求極高,就喜歡吃羊肉餡的,偏偏還要吃三分肥七分瘦的羊肉餡的夾子,更是要吃現蒸或現炸的,若是誰敢拿熱過的夾子糊弄他,他一準能發現。
惹得程氏是又好氣又好笑。
大廚房沒準備羊肉,不到飯點不準生火,好吃的蘇軾吃不到自己最愛的諸位夾子本就一肚子意見,原想著在除夕宴能大快朵頤,誰知道自己愛吃的炒螃蟹沒有不說,一筷子下去,這羊脂韭餅里的羊肉換成了豬肉,氣的他哇哇哭了起來。
蘇軾是放聲大哭,那叫一個驚天泣泣鬼神,嚇得正在給蘇轍喂肉糊糊的王乳娘手一抖,糊糊撒的他滿臉都是。
蘇轍
不就是羊肉沒了,至于這么小題大做嘛
他都快十個月了,也就嘗過一次羊肉的滋味,還是蘇軾偷偷帶給他的,他有哭過嘛
有其父必有其子,蘇軾這樣貪吃,蘇老太爺與蘇洵也是功不可沒。
他們想著王氏當家不易,從前王氏處處節省,他們并沒有說過什么,但到了除夕這一天,他們父子兩個發現竟無下筷子的菜。
偏偏蘇軾在一旁更是嚎啕大哭“翁翁,我要吃肉”
“我要吃羊肉”
“我要吃大塊大塊的羊肉”
“我都好久沒吃過羊肉了,我夜里做夢都在吃羊肉了”
惹得程氏根本顧不上滿臉肉糊糊的蘇轍,連忙將蘇軾抱在懷里,訕笑道“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貪吃”
王氏臉色難看極了。
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能有多貪吃
就算那六郎聰明,哪里就分得清豬肉與羊肉的區別
不一樣都是肉嗎
她覺得定是私下程氏這樣教蘇軾的
可她到底太低估一個小吃貨的本事,別是蘇軾分得清羊肉與豬肉的區別,一口下去,蘇軾甚至分得清羊上腦與羊腿的區別。
還未等王氏想好說辭,誰知道她那小女兒蘇五娘也拆起她的臺來“是啊,娘,大過年的怎么能沒有羊肉”
“還有,這灌漿蟹包里面為何也是豬肉,連蟹肉都沒有,更別說蟹黃了”
她掃了眼哭的傷心抹淚的蘇軾,筷子一放,腿一伸,也跟著哭了起來“娘,我想吃灌漿蟹包”
“往年除夕在外祖家,可都是有灌漿湯包吃的”
她與蘇軾一起,哭聲是此起彼伏,哭的蘇老太爺與蘇洵面色難看極了,更哭的王氏腦門子一抽一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