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句話,就能聽出他老人家與故去的史老太君感情很好。
等著蘇轍翌日再到正院,蘇老太爺則問他“八郎,你為何不愿去史家做客”
“若是你娘娘還在世,聽到這話不知道多傷心”
蘇轍很少在蘇老太爺面上看到這般神色,若換成旁的事兒,他答應也就答應了。
但這等事,他可不會松口“可是翁翁,娘娘已經去世了。”
“娘娘已經死了,不會知道這些事的。”
“再說了,史家這幾年都沒有請我們過去做客,為何今年要請我們過去做客”
“他們到底要干什么”
這話問的蘇老太爺無話可說。
世人皆捧高踩低。
史家也是一樣,也就見蘇渙得勢這才走動起來。
蘇老太爺是個聰明的,略一想,就想到了這一點,心中多少有些不悅,捏著蘇轍胖乎乎的小臉道“你這孩子倒是聰明,既然你聰明,那翁翁便與你實話實說。”
他并沒有將蘇轍當成尋常兩歲的孩子,一開口便道“史家有個與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妹妹,想要與你結娃娃親,你可愿意”
說著,他更是道“我見過那小娃娃一次,長得粉雕玉琢,十分可愛,可是咱們青神縣出了名的好看,你可想見一見”
結娃娃親在北宋很是盛行。
但蘇轍想也不想,就搖頭道“我不要。”
“我不要結娃娃親”
蘇太太爺想著故去的老妻,眼底閃過幾分落寞。
親戚親戚,越走才會越親,等著他百年之后,蘇家與史家這門親事怕是愈發淡了。
蘇轍很愿意當個孝順的孩子,可孝順也是要分事情的“翁翁,這門親事等我長大再說。”
“我還小,不懂事。”
“長大了就懂事了”
“大姐姐的親事都經她點頭,我的親事也得經我點頭才行,史家妹妹還小,這親事,以后再說”
“要是真有緣分,這門親事跑不掉”
蘇老太爺見他思路清晰,說的有理有據,只能道“好,就依你好了。”
“看不出你小子年紀小小,比六郎小時候還要聰明幾分,倒有你二伯父身上的幾分影子。”
蘇轍很是高興。
可見自己真的是天生當大官的料子。
接下來的日子,蘇家上下都為蘇元娘的親事忙活起來,又是打架子床,又是托人買時興的料子,甚至連碗碟、漱口盂、銀質舌刮子、澡豆都得準備。
一晃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很快就到了蘇元娘大婚之日。
蘇元娘成親的日子定在了三月十五,蘇轍三歲生日的前幾天。
換成之前,大廚房前幾日就開始為蘇轍的生辰忙活起來,但如今大家都沒空忙活這事兒,就連蘇轍,也沒心思惦念自己生辰一事,有事無事都在蘇元娘身邊徘徊。
他很喜歡這個溫柔賢淑的大姐姐,更是頻頻發問“大姐姐,你嫁到羅家之后會經常回來看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