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重重點了點頭,低聲道“娘,八郎,我記下了。”
程氏握著他的手并沒有松開,只繼續道“昨日一事,你實在太頑皮了些。”
“如今你也不算小孩子,難道就沒想過你貿貿然跑回家來,天慶觀上下找不到你何等著急也沒想過路上若遇上害人或有危險怎么辦你既知道失去親人的感覺是多么難受,可想過若你有個三長兩短,叫我與你爹爹,八郎他們該怎么辦”
蘇軾低著頭,又是再次認錯。
他是真的知道錯了。
不過當他接到信的那一刻,滿腦子只有蘇轍的安危,什么都顧不上。
可叫他意外的是,今日娘竟沒揍他
一想到這里,他又開心起來。
母子三人正說著話,平安就急匆匆小跑過來,一開口就道“六少爺,八少爺,天慶觀的張道長來了,請你們過去了。”
蘇轍與蘇軾對視一眼,眼中都帶有驚愕之色。
不一樣的是,蘇軾眼中除了驚愕,還有心虛。
而蘇轍眼中更多的則是不解。
按理說昨夜平安已去天慶觀一趟,張易簡已知曉蘇軾無事,為何又會前來蘇家一趟為何要見自己
蘇轍也是一頭霧水。
不過張易簡與蘇老太爺差不多大的年紀,名揚眉州多年,再加上昨日
一事是蘇軾的不是,他看到張易簡是連連直賠不是,當聽張易簡說起想要見蘇轍與蘇軾后,也不好多問,連忙要平安將兩個小崽子喊過來。
蘇轍進書房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張易簡。
囍本作者阿洙洙提醒您最全的北宋撈兄日常盡在,域名
這人一身道袍,雙鬢皆白,留著長須,看著是慈眉善目的樣子。
蘇轍跟在蘇軾身后,正色道“張道長”
在蘇洵的示意下,蘇軾低著頭,紅著臉與張易簡道了歉,直說以后自己絕不會再犯,更會老老實實念書。
張易簡是修道之人,脾氣比常人好許多,聽聞這話只微微頷首,點頭稱好,似乎已忘記昨晚一道觀人掘地三尺找蘇軾的情形。
很快,他的目光就落在了蘇轍面上“你就是八郎”
蘇轍雖不明所以,但還是點頭應是。
張易簡又道“我聽蘇軾說,你已開始啟蒙如今可認識字”
蘇轍一五一十回答“回您的話,六哥去天慶觀念書后,我每日就開始跟著娘啟蒙。”
“每日上午我跟著娘學五十個字,也就學了十來日而已,后來生病了,也就耽擱下來。”
張易簡又問起他學了哪些字,更是選出幾個字考了考他,問他這字是何意。
蘇轍一一作答。
張易簡微微頷首,并未說話。
這下別說蘇轍,就連蘇洵都不知道張易簡葫蘆里到底裝的什么藥,只能先叫兩個孩子下去,這才問道“不知道張道長將八郎喊來是何緣由”
張易簡這才道“蘇軾年紀雖小,入學不過十余日,依貧道來看,這孩子天資過人,勤奮上進,從不以自己聰穎而對學業有任何怠慢,以后定非池中物。”
“可他更說他家中幼弟八郎比他更聰明,更懂事,小小年紀不僅促成了羅蘇兩家的親事,更是逗的你們家王娘子身體一日日痊愈起來。”
有人夸獎自己兒子,蘇洵雖心里高興,但明面上也得謙虛幾分的“您謬贊了。”
“他們兄弟兩個一向感情要好,在六郎心里,八郎什么都是好的。”
說句毫不夸張的話,就算蘇轍放個屁,蘇軾都覺得是香的。
張易簡卻是搖搖頭,正色道“非也非也,天慶觀開辦書院已將近二十年,教過的幾千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孩子并非池中物,以后定大有成就。”
“方才他說自己生病五六日,但前些日子所學的生字卻一個都沒忘,可見聰明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