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軾則要帶著蘇轍前去見張易簡。
蘇轍站在天慶觀門口,忍不住打量起來。
天慶觀地處半山腰,占地面積不小,只是看著卻是極質樸的,紅墻與青瓦都有幾分褪色,北宋年間是僧佛橫行,特別是四川一帶,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幾里地一個道觀。
按理說天慶觀作為眉州赫赫有名的道觀,不說比別的道觀齊整,卻也不該如此落魄。
蘇轍忍不住想起先前蘇洵與自己說的話來。
天慶觀是香火旺盛的道觀不假,但叫天慶觀名揚眉州的卻是觀內所開設的鄉塾。
這書院名叫北極院,由天慶觀道長張易簡一手操辦起來。
說起道長張易簡,那也是個人物。
想當年他也是眉州赫赫有名的神童,二十歲出頭就中了進士,可謂前途無量。
可惜他剛于汴京入仕,興高采烈將妻兒老小從眉州接回汴京,誰知半路有落石砸下來,一家老小數十口人無一生還。
他接到這消息時是哭了笑,笑了又哭,所有人都覺得他定是瘋了。
半年之后,他重返眉州,墜入空門,拜入天慶觀前道長門下成為弟子。
一年之后,那位老道長羽化,天慶觀由他接手。
眉州有許多道觀,彼時天慶觀只是一默默無聞的小道觀,但他心地良善,樂善好施,閑暇時候更是教觀中的小道士知文識字,一來二去的,附近的老百姓就將孩子送到天慶觀來跟著他念書。
幾年過去,天慶觀更是在眉州極為出名。
他想著天慶觀舉步維艱,此乃一生財之道,便將鄉塾取名為北極院。
尋常私塾都是要收錢的,北極院自也是如此。
可遇上那等家境貧寒的學子,北極院是米面也收,蔬菜也收,那等特別勤奮好學的,豁免學費也不是不可以。
當蘇轍聽聞這番話時,對張易簡道長是由衷的欽佩。
如今蘇軾帶著他前往張易簡單道長的院子,更是王婆賣瓜自賣自
夸,一副生怕蘇轍逃跑的意思八郎,天慶觀香火極旺,不缺錢。”
“你別看這里四處都是破破爛爛的,實則是道長將銀子都花在了書院中。”
“書院里的藏書閣有好多好多書了,還有咱們的筆墨紙硯也都是不缺的。”
“咱們每頓飯更有一個肉菜,味道對比不上在家中好,好歹卻是有葷腥的”
蘇轍是愈發欽佩起這位老道長來。
等著他跟在蘇軾身后到了張易簡道長院子門口,只見門口刻著兩行字。
心平可愈三千疾。
心靜可通萬事理。
此句用的是行書,筆力深厚,即便蘇轍尚未領教過張易簡道長的學問,就憑這兩句也能看出其頗有學問。
張易簡道長的院子是更為破舊,雖破舊,卻十分齊整。
院子一角種著兩棵石榴樹,還有一方石桌和幾個石凳,想不齊整都難。
一進來,蘇軾就熟門熟路前去叩門,揚聲道“道長,我帶著八郎來啦”
說著,他意識到這話不對,畢竟道長也不知道八郎是誰,便又道“道長,我帶著我弟弟蘇轍來啦”
隨著“吱呀”一聲,門就被打開。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蘇轍只覺得張易簡道長在看到他那一刻是眼前一亮,面上更浮現出幾分悅色來“我就知道你會來。”
蘇轍微微一愣,不解道“道長,您為何會知道”
張易簡道長淡淡一笑,道“直覺而已。”
蘇轍跪下,正兒八經沖他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