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提程之才一事,蘇轍足足在城郊忙到元宵節前一日這才作罷。
在元宵節這一日,蘇轍與蘇軾兄弟倆人見到了元寶的哥哥四鴨。
別看四鴨的名字取的潦草,但人卻如元寶所言是個周全的性子,他一大早就跟在元寶身后進府一趟,鄭重給蘇轍磕了個頭“我聽元寶說起過您,若是沒有您,我早就不在了,就連元寶,只怕也活不長的。”
“您的大恩大德,我們兄弟倆人定不會忘記。”
這話說完,他又拉著元寶一起給蘇轍鄭重磕了三個頭。
蘇轍見他言行有度,說起感激之言時是眼中含淚,只覺得這人也還不錯。
蘇軾也是這般覺得的
,開口便道“那你可愿留在我身邊當差”
“這樣你們兄弟倆人也有個伴。”
四鴨自是求之不得。
四鴨被改名為來福,與元寶一同在蘇家當起差來。
當日下午,蘇轍就陪著蘇軾前去將抄好的書送給書商,蘇軾手中的錢還沒捂熱乎呢,就還給了蘇轍。
故而等著蘇軾從書鋪出來時,是一聲接一聲嘆氣。
蘇轍見狀,拍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不是說小孩子不能老是嘆氣這樣顯得老氣橫秋嗎”
“正月里都是在過年,你這樣,不好”
蘇軾長長嘆了一口氣,無奈道“我心里苦,不嘆氣實在難受”
“就好像一個辛勤的農民辛辛苦苦在地里忙活了一年,最后的收成全交了租的感覺”
蘇轍覺得這話很是貼切,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像這等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感受還真是不錯了。
他再次拍了拍蘇軾的肩膀道“這樣吧,六哥,今日我請你吃一個肉夾饃,再請你吃喝一碗羊肉湯,這樣夠意思了吧”
蘇軾頓時是眼前一亮,忙道“太好了”
“不過八郎,你要是再給我買兩包糖霜玉蜂兒就好了”
蘇轍想也不想就道“不行”
兄弟倆人說說笑笑,坐著馬車這才回家去了。
翌日一早,依舊是漫天大雪。
蘇洵已帶著倆孩子行至門口,只見街上廖廖幾個行人,微微皺眉道“這么大的雪,路不好走就算了,到了書院,更是冷得很,你們哪里受的住”
他的眼神落在蘇轍與蘇軾倆人面上,道“我看不如就差平安前去與張道長告個假,你們晚幾天,等著雪停了再去書院。”
他原以為自己這話會得到兩個孩子的贊同,沒想到蘇轍與蘇軾是齊齊搖了搖頭。
蘇洵微微發怔,啞然道“這是為何”
“我可是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外面有沒有下雪,一看到下雪就高興得很,不僅能出去堆雪人,打雪仗,還能借口不去念書”
蘇轍
蘇軾
蘇洵正在這兒回憶曾經的逃學往昔,等他回過神來時,只見兩個兒子齊刷刷看著自己,一副“爹爹,可真是不好說你”的神色
他這才不好意思笑了笑“所以你們大伯,二伯對我是恨鐵不成鋼,老是說我不求上進。”
“你們倆個真的執意要去書院念書嗎”
蘇轍率先點了點頭,正色道“是,道長說了,做學問最忌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從前有匡衡鑿壁借光,孫敬懸梁刺股,他們條件那樣艱難都還能堅持不懈學習,我和六哥又怎能有所懈怠”
蘇軾也跟著附和起來“八郎說的極是。”
這話聽的蘇洵都十分不好意思,想著自己連兩個孩子都比不上。
其實他沒好意思說。
因書院放假十多日,所以二月底就不休息,一直等到三月底才會放假。
而那時候,他已出發去汴京參加科舉考試,見不到兩個孩子,如今自然想與兩個孩子多待幾天。
蘇轍與蘇軾卻不知道他們老父親的一片慈父之心,高高興興上了馬車,甚至一路上都是興高采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