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晚些,我們就要遲到啦”
他這話一出,三個孩子就手牽手直奔教室而去。
蘇轍四歲的生辰與往日并沒有什么不一樣,依舊是上課,背書,讀書,寫字甚至到了傍晚放學后,他依舊如從前一樣在寢間外的石桌上溫書。
凡事習慣成自然,蘇轍從一開始的不愿念書到如今每日放學都會在這里溫書半個時辰,即便沒有蘇軾教他,他也會在這里安靜看書,一點都不覺得累。
如今他正專心致志看著書,就見蘇軾鬼鬼祟祟走了進來。
蘇軾一走到他面前,就將手中的東西遞給了他“八郎,生辰快樂”
蘇轍注意到他手中捧著的是一束花兒。
天慶觀坐落于半山腰上,春日一到,鮮花開滿了漫山遍野,很是好看。
蘇軾面上略有幾分不好意思的神色“我原想一大早給你煮一碗長壽面的,給你一個驚喜,可惜驚喜卻成了驚嚇”
“你生辰,我這個當兄長的哪里能一點表示都沒有”
說著,他更是不由分說將這把野花塞到了蘇轍手中“禮輕情意重,你先將這把花兒收著”
“今日的禮物先欠著,等著我長大了,當官了,定會補上這份禮物的,百倍千倍補上,到時候給你買好多好多碗長壽面,給你買好多好多個肉夾饃,還給你買大院子你想要什么就給你買什么,好不好”
這大餅畫的是又大又圓
原先蘇轍最是不喜說話夸張之人,但如今只覺得這大餅不
光又大又圓,還挺香的,甜甜笑道“多謝六哥了”
今日你的話我已記下,你可不能食言
本作者阿洙洙提醒您北宋撈兄日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兄弟兩人是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接下來的日子,蘇轍依舊忙著讀書,忙著藏拙。
時間過的極快,一轉身就到了夏日。
在蘇轍與蘇軾兩兄弟的努力下,很快兩人就被分到了“甲班”,與陳太初同班。
雖說陳太初天資比不上蘇軾,但他是貧寒人家出來的孩子,心里是憋著一口氣的,不僅想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高看他們母子一眼,更是打從心底覺得要報答程氏母子三人的恩情,可謂讀書極其發奮。
而蘇軾這人,一向是遇強則強,瞧見旁人念書比自己厲害,也有心想要一較高下。
所以每每遇上考試,不是蘇軾第一,就是陳太初第一,爭的是難舍難分。
蘇轍依舊每次保持在第十名左右的位置,只覺得自己的日子過的是有條不紊,其一擔心的就是遠在汴京,已結束春闈的蘇洵。
半月之前,他們已接到蘇洵的來信,說春闈已經結束,這次蘇洵覺得自己考的還不錯,考中進士應該不在話下,所以他想等著放榜后再回眉州,正好這段時間也能在汴京與結交些有識之士。
蘇轍算了算日子,如今大概已經放榜了。
可不管他怎么擔心,也不能知道遠在汴京之事。
其二,他煩惱的則是如今他與蘇軾就像大熊貓似的,許多人前來天慶觀上香時都想一睹他們兄弟兩人的風采。
原因很簡單,他們兄弟兩是神童的消息已傳的眉州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說起來這件事與蘇轍自己也有關系。
他深知營銷的重要性,當他們兄弟兩人神童名聲剛剛展露時,便與程氏說要程氏打出神童的招牌來,甚至連廣告語都替程氏想好了買神童家的布料,穿了就成神童
北宋重文輕武,讀書人地位是很高的。
這廣告語一推出,蘇家紗縠行的生意是更上一層樓,逼的程家紗縠行是連連降價,可惜,程家便是使出此招來,仍是生意慘淡。
到了六月底放假時,蘇轍與蘇軾正在寢間收拾東西,正欲回家時,就見風清子走了進來“蘇軾,蘇轍,師傅請你們過去一趟了”
蘇轍不解道“師兄,道長這時候找我們過去可是有什么要緊事嗎”
風清子卻是淡淡一笑,道“你們去了就知道了。”
蘇轍與蘇軾兩人這才朝張易簡道長院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