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就是崇拜。
蘇渙在老宅的這些日子,蘇軾時常拿著功課前去請教蘇渙,更對蘇渙從前的學習方式信奉不已。
那就是抄書。
書讀百遍。
其意自見。
所以蘇軾見蘇渙離開,很是不舍,他與蘇轍在正院陪了蘇老太爺用飯后,回去的路上是悶悶不樂“我聽說二伯父的生辰快到了,原還想給二伯父挑上一份生辰禮物。”
“可惜,還未等我給二伯父挑好禮
物,他就走了”
如今他也算是半個生意人。
為何說半個,是因他與蘇轍一樣,在暗中出謀劃策,那啟蒙小卡片一經推出就銷售一空,不光風靡眉州,四川等地,短短幾個月,就連汴京各地都有了。
蘇軾自是賺的盆滿缽滿。
也不是沒有別的書商眼紅,想要分一杯羹,只是他們一個個到底是成年人,所推出的啟蒙小卡片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壓根不如蘇軾推行的卡片好。
蘇軾本就是個極聰明之人,很多事情只看他想不想做好而已。
更不必說還有蘇轍在背后替他出謀劃策。
比如,像公雞的小卡片上粘上幾根真雞毛。
比如,像花的小卡片上粘上一朵枯萎的花兒。
又比如,像三字經這等啟蒙卡片上并不是畫著惟妙惟肖的小人,而是表情夸張的簡筆畫,也就是后世俗稱的漫畫
這套小卡片一經推出,可謂風靡整個北宋。
甚至那些厭學的孩子即便不想學習,沖著卡片上的畫也想要收集一套,可謂供不應求,在汴京,這樣一套啟蒙卡片甚至被炒到三百文。
蘇軾繼蘇轍之后,也成了小富婆。
他是個喜歡略喜歡顯擺的性子,閑來無事就去打聽蘇轍在程氏那兒存了多少銀錢。
若是自己落后蘇轍太多,則開始絞盡腦汁想著再研究出什么啟蒙卡片,尋常人只以為這兄弟兩人是在比賽著較勁,可蘇軾唯獨對蘇轍說了實話“爹爹說了,你攢錢是為了以后買宅院娶媳婦,不光為自己攢錢,也在為我攢錢。”
“我是你哥哥,哪里需要當弟弟的替我攢錢所以我們兩個攢的錢得一樣多,免得以后你想著貼補我”
蘇轍聽聞這話是哭笑不得,道“六哥,如今你賺的錢比我多多啦,怎么就沒想著多攢些錢,到時候好補貼我”
蘇軾一聽這話自是神色嚴肅“這怎么能行八郎,你不是說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嗎”
“君子喜歡錢得靠自己,不能光想著靠別人”
“再說啦,我那些錢還得買好吃的了”
自他賺錢后,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圓潤起來,已不再光滿足眉州美食,甚至還托人從汴京買糕點,零嘴和糖果回來。
不過,他向來是個好孩子,可不會吃獨食,每每買什么好吃的,總是大家一起享用。
暫不提這些,蘇轍見蘇軾難過成這樣子,只道“六哥,二伯父知曉你有如此孝心就已經很開心了。”
“再說了,你選好了禮物后,與爹爹的信一起送去閬州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