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夫子這話可謂說出了蘇軾與青山的心聲,兩人聽了這話是連連點頭“對啊,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嘗一嘗這八寶飯”
結果是顯而易見。
原本好端端的游歷是戛然而止,一行人就匆匆折身回去白馬書院吃八寶飯。
郭夫子雖貪吃,雖不著調,但整個人卻也是極有風骨的。
這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賺了錢,并未瞞著郭夫子,便說孝順郭夫子一二,可不管他們兄弟兩人怎么說,郭夫子都死活不收。
蘇轍兄弟兩人還要堅持,郭夫子更是難得生氣起來“師傅師傅,雖為師,卻也為父,我雖指望著你們兄弟兩個以后給我養老,但我如今既沒到七老八十,又沒到不能動彈,哪里需要你們養我”
“我郭太白在眉州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哪里需要你們養著”
“傳出去,豈不是把眾人的大牙都笑掉”
他不光不肯收蘇轍兄弟兩人的孝敬,更是一如當初,甚至不肯收蘇家給的伙食費。
從開始到現在,蘇洵幾次找到郭夫子,可他總是振振有詞,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以后我還指望著他們兄弟兩個給我養老,如今養著他們兄弟兩人又有什么問題再說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郭太白雖比不上你蘇洵有錢,但還是有些家底在的,不會叫你兩個兒子跟著我過苦日子的。”
蘇洵一開始覺得這等事不太好,后來經蘇轍點撥幾句,這才明白過來。
敢情郭夫子不愿意成親生子,還是挺愿意無痛當爹啊
事實證明,有兩個這樣乖巧懂事,聰明過人的孩子,誰不喜歡
想當初蘇軾與蘇轍剛出生時,蘇家的日子并不寬裕,蘇洵勤學苦讀的同時,也得幫著帶娃,回想起那段時光,他只覺得苦不堪言。
他更覺得郭夫子當真如他二哥蘇渙所言,看著不著調,實則是有大智慧的。
一來二去的,蘇家上下便沒誰再將郭夫子當外人,逢年過節時更是邀了郭夫子前來蘇家住上幾日,更是專程為郭夫子準備了一個上等的院子。
可謂相親相愛一家人。
蘇轍一行人回到白馬書院,很快就吃上了廚房送來的八寶飯。
郭夫子吃的是滿嘴流油,更是連連點頭“味道不錯”
蘇軾吃的眼睛都瞇了起來在,稱贊道“師傅,豈止是味道不錯簡直是人間美味啊”
“有這樣的美食,就算要我去天上當神仙我都不干”
一行人是其樂融融。
時間過的極快。
一轉眼,蘇轍就到了十歲。
他不僅長高了,面上更是褪去了嬰兒肥,已有幾分俊朗的模子,言行舉止更是進退有度,但凡與他熟識之人提起他來都是贊不絕口。
這一年,蘇軾十三歲,他不光展現出過人的才智與天分,更是展現出好吃的一面來,閑暇時就與郭太白一起研究好吃的,故而即便蘇轍抽條了,但他
卻還是長著一張易嗔易喜的包子臉。
他們兄弟兩人站在一起,蘇軾比蘇轍高上小半個頭,但卻是一團稚氣。
時常有人看到他們兄弟兩個會發問。
誰是哥哥
誰又是弟弟
每每蘇軾聽到這等話,都會氣悶好久。
可就算如此,一點不耽誤他們兄弟兩人的感情。